君不见淮阴彻侯未得志,胯下从人真短气。
漂母以食拱而前,心许王孙当富贵。
又不见文叔宏济艰难时,大树将军身从之。
一夕相顾有馁色,芜蒌之粥甘如饴。
丈夫自负不草草,刚肠似石那能拗。
得时要拯万人饥,读书肯自谋温饱。
诸公兼我非穷人,穷途谩尔君勿嗔。
他年五鼎享台馈,须记此夕清洲滨。
君不见淮阴彻侯未得志,胯下从人真短气。
漂母以食拱而前,心许王孙当富贵。
又不见文叔宏济艰难时,大树将军身从之。
一夕相顾有馁色,芜蒌之粥甘如饴。
丈夫自负不草草,刚肠似石那能拗。
得时要拯万人饥,读书肯自谋温饱。
诸公兼我非穷人,穷途谩尔君勿嗔。
他年五鼎享台馈,须记此夕清洲滨。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王迈所作,题目为《西征舣舟清洲投宿野店夜漏下数刻主媪为作粥与同行一饱成诗》。诗中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个人经历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与现实、贫富差距以及个人抱负与社会责任的深刻感悟。
首两句“君不见淮阴彻侯未得志,胯下从人真短气”通过历史人物淮阴侯的例子,表现了个人的抱负和实际处境之间的落差。这里的“彻侯”指的是汉代的贾谊,他虽然有才能却未能得到施展的机会。诗人通过这种对比,抒发了自己的不满和无奈。
接着,“漂母以食拱而前,心许王孙当富贵”中的“漂母”是指古代的一位贫穷妇女,她用自己微薄的食物来款待过路的王子,以此表达她对未来更好命运的期望。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又不见文叔宏济艰难时,大树将军身从之”则是通过历史上的“文叔”——即楚国的贤相孙叔敖,及其在困难时刻能够施以援手的形象,来表达诗人对于社会责任和个人力量的认同。
在“一夕相顾有馁色,芜蒌之粥甘如饴”中,诗人描述了与同伴一起品尝粗糙但充满温情的食物时的情景。这里通过对比,将贫瘠的生活和美好的情谊对照,反映出诗人对于生活中的真挚情感的珍视。
“丈夫自负不草草,刚肠似石那能拗”则表达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个性,不愿意随波逐流,而是保持自己的原则和独立精神。
“得时要拯万人饥,读书肯自谋温饱”中,“得时”即是指机遇到来之时,诗人强调了自己对于救助他人的决心,以及通过个人努力(读书)来改善自身的生活条件和社会地位。
最后,“诸公兼我非穷人,穷途谩尔君勿嗔。他年五鼎享台馈,须记此夕清洲滨”是诗人对同行者说,他虽然现在处境艰难,但请不要因此而轻视他。同时,他表达了对于未来的美好憧憬,并要求大家记住这次在清洲河畔的聚会。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历史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它不仅是诗人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整个时代背景下的精神寄托。
震雷薄矣,胡蝇之营。弥江负淮,隩天险矣。
宁曰我尽臣度,肃恭威灵。宇宙混同,一方阻。
皇明建灵旗,下巨舳。震威而怀,靡事戕戮。
王师如翰,至则速。风漰雷磕,奄其覆。
哀哀逆俦,维喙乞降。欙车青盖,朝帝乡。
妖氛杀翳,旋披攮。膏痿腥䐿,德泽滂。
凯旋金声,奏洋洋。煇耀万国,俱向方。
三百年前茅屋歌,谁其继者茅斋铭。
杜陵忧世何其切,鹤山观物何其精。
两诗妙处均不朽,吾能合异融其真。
绮栊雕宇贮豪士,此岂有意矜吾民。
从来大庇天下手,乃在茅栋茨檐人。
请君观铭验吾德,复来歌义充吾仁。
庶几体用归一贯,二老可作当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