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花人憩小楼前,买几枝看日典钱。
诗向梦中频□□,□才醉后便如仙。
贫閒略比陶元亮,老寿将过白乐天。
□□定为林下计,严滩西向练溪船。
卖花人憩小楼前,买几枝看日典钱。
诗向梦中频□□,□才醉后便如仙。
贫閒略比陶元亮,老寿将过白乐天。
□□定为林下计,严滩西向练溪船。
这首诗是方回在宋末元初时期创作的《醉题二首(其二)》。从内容来看,诗人描绘了一幅闲适自得的生活图景。
"卖花人憩小楼前,买几枝看日典钱。"
这里诗人表达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在这个场景中,卖花的人站在小楼前,买花者不为名利,而是为了欣赏花朵在阳光下的美丽,每一分钱都换来了自然界的美好。
"诗向梦中频□□,□才醉后便如仙。"
这两句透露出诗人的生活态度,他常将自己的诗意融入梦境之中,当酒醒之后,那种超脱尘世的感觉,如同仙境般令人陶醉。
"贫閒略比陶元亮,老寿将过白乐天。"
这里诗人自比为陶渊明和元好问这两位古代高士,他们都以隐逸著称。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简单生活的追求,即使贫穷也愿意闲适地度过一生,期待着长寿能够超越历史上的白乐天。
"□□定为林下计,严滩西向练溪船。"
最后两句则描绘了一种逃离尘世、隐居山林的意境。诗人似乎在谋划着自己的未来生活,想要置身于林间,面对严滩,朝西方向行舟于溪流之中,这是对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和对简单生活的追求,展现了诗人渴望脱离尘世纷扰,寻求心灵宁静与自由的愿望。
此身虽复类潜夫,衰老无心强著书。
道路不知奔走贱,交游空怪往还疏。
弦歌更就三年学,簿领唯添一味愚。
它日相逢定何处,莫将文采笑空疏。
微生真草木,无处谢天力。
慈颜如春风,不见桃李实。
古今抱此恨,有志俯仰失。
公子岂先知,战战常惜日。
吾君日月照,委曲到肝鬲。
哀哉人子心,吾何爱一邑。
家庭拜前后,粲然发笑色。
岂比黄壤下,焚瘗千金璧。
若人道德人,视此亦戏剧。
聊偿曾、闵意,遽与仙佛寂。
孤累卧江渚,永望坟墓隔。
作诗相楚挽,感动泪再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