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苍然烟满城,聚观如堵沸如羹。
长春火树银花合,不夜琼楼璧月明。
未及转头飞电过,方将掩耳迅雷惊。
青衿记得曾看此,此日中州正太平。
日落苍然烟满城,聚观如堵沸如羹。
长春火树银花合,不夜琼楼璧月明。
未及转头飞电过,方将掩耳迅雷惊。
青衿记得曾看此,此日中州正太平。
这首元代杨弘道的《日落》描绘了一幅日暮时分的城市景象。首句“日落苍然烟满城”,以傍晚的昏黄和弥漫的烟雾渲染出一种沉寂而略带忧郁的气氛。"聚观如堵沸如羹"则生动描绘了人群聚集,热闹非凡,仿佛城市的沸腾如同热气腾腾的羹汤。
接下来两句“长春火树银花合,不夜琼楼璧月明”运用比喻,形容夜晚灯火璀璨,犹如长存的春景,华丽的楼阁在明亮的月光下若隐若现,营造出不夜城的繁华景象。
然而,诗人笔锋一转,“未及转头飞电过,方将掩耳迅雷惊”,瞬间的闪电和雷鸣带来意外的震撼,暗示着平静表面下的潜在危机或变化。
最后,“青衿记得曾看此,此日中州正太平”以青年人的视角回忆过去,与眼前看似太平的景象形成对比,暗含对未来的忧虑,表达了诗人对社会安定背后的潜在动荡的敏感洞察。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日落时的城市景观,寓言式地揭示了表面繁荣与潜在危机的微妙关系,展现了元代文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西陵潮信满,岛屿没中流。
越客依风水,相思南渡头。
寒光生极浦,落日映沧洲。
何事扬帆去,空惊海上鸥。
建旗出敦煌,西讨属国羌。
除去徒与骑,战车罗万箱。
满山又填谷,投鞍合营墙。
平原亘千里,旗鼓转相望。
定舍后未休,候骑敕前装。
执戈无暂顿,弯弧不解张。
破灭西零国,生虏郅支王。
危乱悉平荡,万里置关梁。
成军入玉门,士女献壶浆。
收功在一时,历世荷馀光。
开壤袭朱绂,左右佩金章。
闭帷草太玄,兹事殆愚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