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石未尝关,毋将俗眼观。
虚中元有受,造蕴亦何难。
羽客能谈道,云房识候丹。
只应仙有分,风响步虚坛。
裂石未尝关,毋将俗眼观。
虚中元有受,造蕴亦何难。
羽客能谈道,云房识候丹。
只应仙有分,风响步虚坛。
这首宋诗名为《一春屡有阳明之约雨辄尼之将旋幕侍外舅来游解后二羽衣一能参上道一能知大丹竟日留话喜赋二解时清明日也(其二)》,作者为施枢。诗的内容主要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相约游览阳明山,但因雨多次未能成行,最终在清明节之际,外舅来访并带来关于道术和丹药的知识,使得诗人欣喜万分,借此机会留下两首诗记录这一日的交谈与心得。
诗中“裂石未尝关,毋将俗眼观”两句,意指追求真道不应受限于世俗眼光,强调了对高深学问的探索不应被凡尘杂念所干扰。接下来,“虚中元有受,造蕴亦何难”表达了对道家空灵境界的理解,认为内在的领悟和修炼并非难事,只要心存虚静,就能有所收获。
“羽客能谈道,云房识候丹”描绘了友人作为修道之人,对于道术和丹药有着深入的了解,暗示了他们之间的交流富有深度。最后,“只应仙有分,风响步虚坛”表达了诗人对仙道的向往,认为只有真正有道行的人才能在清风中漫步于仙境般的道坛。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与友人的交流,展现了诗人对道家思想的追求以及对清明节这个特殊日子的喜悦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