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庭长楸百尺馀,翠叶晻蔼当四隅。
晨霞夕日自相翳,并坐可得千人俱。
忆昔河决钜野溢,定之方中作宫室。
当时鲁人始种此,还赋卫风伐琴瑟。
春华亹亹六十年,高干错落摧寒烟。
怅望空随众木老,中舍至音无与宣。
中庭长楸百尺馀,翠叶晻蔼当四隅。
晨霞夕日自相翳,并坐可得千人俱。
忆昔河决钜野溢,定之方中作宫室。
当时鲁人始种此,还赋卫风伐琴瑟。
春华亹亹六十年,高干错落摧寒烟。
怅望空随众木老,中舍至音无与宣。
这首诗描绘了一棵百年楸树在庭院中的壮观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这棵树从幼苗到参天大树的成长过程,以及它在四季变换中的不同风貌。通过“中庭长楸百尺馀”、“晨霞夕日自相翳”等诗句,生动地勾勒出楸树的高大与生机勃勃。
“忆昔河决钜野溢,定之方中作宫室。”这两句将历史背景融入自然景观之中,暗示了楸树生长的历史背景,增加了诗歌的文化内涵。接着,“当时鲁人始种此,还赋卫风伐琴瑟。”则通过历史典故,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意蕴,使得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最后,“春华亹亹六十年,高干错落摧寒烟。”描绘了楸树历经六十年的岁月变迁,枝干交错,虽经严寒,仍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怅望空随众木老,中舍至音无与宣。”表达了对这棵老树的感慨,即使在众多树木中显得孤独,但其内在的声音却无人能理解或共鸣,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生命意义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一棵楸树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历史文化的思考,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