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日在檐,今日日在堂。
西风稍已急,百草不复芳。
蟋蟀何独悲,戚戚鸣四墙。
客子多所感,中夕起徬徨。
贫病自早衰,何必秋气凉。
心忧不能眠,非惟寒夜长。
平日日在檐,今日日在堂。
西风稍已急,百草不复芳。
蟋蟀何独悲,戚戚鸣四墙。
客子多所感,中夕起徬徨。
贫病自早衰,何必秋气凉。
心忧不能眠,非惟寒夜长。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慨。首句“平日日在檐,今日日在堂”以时间的变化暗示季节的更替,从屋檐的日影移动到室内日光的照射,形象地展现了由夏入秋的过程。接着,“西风稍已急,百草不复芳”两句,通过描述秋风渐紧、花草不再繁盛的情景,渲染出秋天的萧瑟氛围。
“蟋蟀何独悲,戚戚鸣四墙”则借蟋蟀的哀鸣,进一步烘托出秋天的凄凉和生命的脆弱。蟋蟀的叫声在四壁回荡,似乎在诉说着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哀愁。接下来,“客子多所感,中夕起徬徨”表达了诗人作为旅人的复杂情绪,夜晚难以入眠,心中充满彷徨与忧虑。
“贫病自早衰,何必秋气凉”两句,诗人将个人的困苦与外界的自然现象联系起来,感叹即使在温暖的季节里,自己也早已衰老,与外界的凉爽秋风无关。最后,“心忧不能眠,非惟寒夜长”点明了诗人的内心之忧,不仅仅是外在环境的寒冷,更是内心的孤独与忧虑,使得夜晚显得格外漫长。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细腻描绘和诗人情感的深刻抒发,展现了秋天特有的凄清之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无奈与思考。
汉庭上方斩马剑,子制毛锥端似之。
未办朱云请此物,笔诛市挞佞臣谁。
肠腹自蝉龟,从渠作庙牺。
讵应身食肉,乃使世攒眉。
子勿工皮相,吾终欠口医。
华亭唳秋鹤,今复几人思。
残雪西郊路,依稀已似春。
初程何必远,相识况如亲。
久远交宜淡,沉绵饮戒醇。
故辞情话龙,拟便稳眠身。
贩旅骈荒店,蛮音酗近邻。
霰穿疏瓦乱,风掠破巾频。
倦马喷醒嚏。
顽鸡绝冻呻。
谩夸为客惯,却忆在家贫。
老妪言堪取,诸即意勿嗔。
近来军过后,少有早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