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枕汗如洗,晓栉气稍苏。
莎蛩试风露,满意鸣相呼。
倦客感节物,流光不踌躇。
秋声已如许,残暑何足驱。
人言今岁热,迥与常岁殊。
此理恐未然,岂不知头颅。
年年有三伏,日日非故吾。
婆娑今尚可,后当弥不如。
病骨须一凉,未暇惜居诸。
坐来有清思,西风摇井梧。
午枕汗如洗,晓栉气稍苏。
莎蛩试风露,满意鸣相呼。
倦客感节物,流光不踌躇。
秋声已如许,残暑何足驱。
人言今岁热,迥与常岁殊。
此理恐未然,岂不知头颅。
年年有三伏,日日非故吾。
婆娑今尚可,后当弥不如。
病骨须一凉,未暇惜居诸。
坐来有清思,西风摇井梧。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晓起信笔》,描绘了诗人早晨起床后的感受。首句“午枕汗如洗”形象地写出午睡后的清爽,接着“晓栉气稍苏”描述了清晨梳头时气息逐渐恢复。诗人通过“莎蛩试风露,满意鸣相呼”写出了秋意渐浓,虫鸣声中透露出季节的转换。
“倦客感节物,流光不踌躇”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意识到秋天已深,暑气不再。接下来的诗句“秋声已如许,残暑何足驱”进一步强调了暑热消退,秋意浓厚。诗人以“人言今岁热,迥与常岁殊”回应外界关于今年特别炎热的说法,他认为自然规律仍在,暑热并非异常。
“此理恐未然,岂不知头颅”表达出诗人对生活常态的理解,他知道每年都有三伏天,个人的感受也会随时间变化。他以“婆娑今尚可,后当弥不如”暗示自己虽然年事已高,但还能承受,未来可能会更加不如现在。最后,“病骨须一凉,未暇惜居诸”表达了身体不适需要清凉,无暇顾及其他琐事,而“坐来有清思,西风摇井梧”则以井边梧桐在西风中的摇曳,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思考氛围,收束全诗。整首诗语言朴素,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细微感受的细腻描绘。
九鸟弹羽鳌断足,六龙飞光昼相逐。
何人造书泄机巧,夜夜天阴闻鬼哭。
岐山凤远科斗空,弋鸟殳虫渐湮伏。
太史方垂鼎足金,丞相已变钗头玉。
下邽拘囚死复生,三千晚奏云阳狱。
自从毛锥擅楷法,今古纷纷踵遗躅。
天生真人起北方,更遣浮图出身毒。
六书垂世尽谐声,八体弥文贵句曲。
黄钟大吕徒协和,铁画银钩谩摹录。
大音直与造化同,阴翕阳舒验疏数。
先生典教元非轻,直使昌言被殊俗。
归来系马在堂阶,莫厌微官就羁束。
人生得志亦有时,万里晴天伫黄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