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塔荒凉院,年深失主名。
昔游基已废,今至屋皆成。
人出私钱施,僧凭愿力营。
如何榆塞上,却有未包城。
铁塔荒凉院,年深失主名。
昔游基已废,今至屋皆成。
人出私钱施,僧凭愿力营。
如何榆塞上,却有未包城。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荒凉与沧桑的景象,通过对铁塔和周围环境的描述,展现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开篇两句“铁塔荒凉院,年深失主名”设定了整个氛围,铁塔作为历史的见证,现在却显得孤独而荒凉,反映出一处曾经繁华如今已经失去昔日光辉的地方。
接着,“昔游基已废,今至屋皆成”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时间的变迁。昔日游玩之地,如今只剩下废墟,而当年荒废之处却有了新屋,这种对比强调了历史的轮回和无常。
“人出私钱施,僧凭愿力营”这两句则展现了一种慈善与信仰的力量。在这里,人们通过捐献私房钱财,而僧侣们则依靠信徒的愿望和自己的努力来维持修建。这样的描述不仅反映了宗教信仰在社会中的作用,也体现了古人对精神寄托的追求。
最后,“如何榆塞上,却有未包城”两句,则引出了一个疑问:尽管铁塔院及其周围已经显得荒凉,但为什么还有未被包围的城市存在?这或许在暗示着历史的遗迹与现实的并存,或是对过去与现在关系的一种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反思,展示了时间流逝对人世间事物影响的深刻。
君不见大胡公,春秋一笔诛群雄,要与排鸿驱家争无功。
素王吾无间然矣,命世虽云无有尔。
至今可望不可前,海山云气蓝田烟。
后无终极前无始,定以一元而已矣。
又不见小胡公,沈潜探索要且亲,傅心嫡派非礽云。
善根生圣圣生神,此理即元元即人。
至今汲汲随甖瓶,涸者得濡狂者醒。
濂溪已远州还,此事往往归衡山。
大儿如祖洪涛翻,捎摋地怪麾天奸。
小儿如父勤鑽攀,深观博取为其难。
二公有蕴行未了,可惜光阴如过鸟。
二儿今日又霜毛,若要及人毋太高。
中朝文字家,独叹仁公门。
时时落人间,欬唾如云奔。
岁月坐成晚,今为邻里尊。
向来崔魏徒,十九归邱原。
宛在水中央,灵光兀孤蹲。
庭空鸟雀入,日晏烟尘昏。
我来重太息,心事与谁论。
丈人笑谢客,久矣欲忘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