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升平逢令节,百寮休暇荷纶音。
画桥游客看行马,玉署閒官笑盍簪。
花满楼台春簇簇,月明灯火夜沉沉。
不眠更尽今宵话,共惜流光抵万金。
四海升平逢令节,百寮休暇荷纶音。
画桥游客看行马,玉署閒官笑盍簪。
花满楼台春簇簇,月明灯火夜沉沉。
不眠更尽今宵话,共惜流光抵万金。
这首诗描绘了明代元宵节前夕,朝廷官员在休息日欢聚的情景。诗中通过“四海升平”、“百寮休暇”等词句,展现了国家的安定与官员们的闲适生活。画桥上游客观赏官员出行的场景,以及玉署(官署)中的官员们欢聚一堂,体现了节日的热闹与和谐。
“花满楼台春簇簇,月明灯火夜沉沉”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将春天的花朵、夜晚的灯火与明亮的月光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幅充满生机与浪漫的夜景图。这种景象不仅美化了节日的氛围,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珍惜。
最后,“不眠更尽今宵话,共惜流光抵万金”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们彻夜长谈,共同珍惜这难得的相聚时光,将这些珍贵的回忆比作无价之宝。这种情感的流露,既体现了友情的深厚,也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明代元宵节前夕的欢乐场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情的表达,展现了节日的喜庆、自然的美丽以及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交流,是一首富有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的作品。
霰卷风翻天际,坠絮迷漫舞。
暗惊侵幕穿窗夜羁旅。
到耳玉海狂澜,破巢绕树无枝,小禽声苦。甚愁绪。
谁向东园閒步。佳人悄无遇。
待他南陌春吹浣花雨。
免恁罗袜沾泥,共寻芳甸重茵,笑歌归去。
重帘不卷,亚阑深护,道经时相候。
纵温柔滋味,许谁尝透。
乍翻旧曲新腔遍,回眸殢人眉皱。
东风里、偷涉星桥,恣延春昼。持酒。
连裾醉月,共席催花,海棠妖瘦。
恁湘裙轻束,楚衣争绣。
尽教罨隐红窗,还休管、燕前莺后。情何厚。
亲撩纤纤玉手。
记凌虚访戴,冒险游峨,招我荣州。
翊日山堂会,共禅居素酌,夜火乌尤。
醉中禁说愁字,思榜石遗楼。
自战伐频年,华严半岭,影事全休。悠悠。
剩诸彦,问燕子桥边,人唱渔讴。
莽莽乾坤大,秪韩门师弟,犹认从游。
数花旧指梅树,潮打秣陵舟。
叹点笔图中,山围故国天地秋。
万山红似血,是谁染、蜀宫花。
想望帝声声,冤魂夜月,幻作根芽。
天涯欲归未得,叹如今、归去也无家。
多事宣城客子,三春三月三巴。铅华。一种著银纱。
清绝玉无瑕。问生成薄命,淡妆浓抹,谁胜些些。
飞鸦。故宫鬓影,为东皇都付玉钩斜。
一例燕山亭杏,可怜人不如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