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遇花朝率有诗,清愁薄喜一凭之。
无何复值青春半,不住且看红日移。
山里芳菲应尚早,篱边幡胜未教迟。
向来愁喜浑无著,咫尺文殊礼导师。
每遇花朝率有诗,清愁薄喜一凭之。
无何复值青春半,不住且看红日移。
山里芳菲应尚早,篱边幡胜未教迟。
向来愁喜浑无著,咫尺文殊礼导师。
此诗《花朝》由清朝诗人弘历所作,描绘了诗人面对春花盛开时的复杂心情。首句“每遇花朝率有诗”,点明诗人每逢花开时节必赋诗以抒怀,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与敏感。接着,“清愁薄喜一凭之”一句,巧妙地将诗人的情感交织在一起,既有淡淡的忧愁,也有轻盈的喜悦,这种情感的细腻变化,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丰富世界。
“无何复值青春半,不住且看红日移。”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化,春天的一半时光已经过去,太阳的移动象征着时间的推移,暗示着美好时光的短暂与珍贵。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现象,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山里芳菲应尚早,篱边幡胜未教迟。”这两句转向对远方和近处景色的描写,山中花朵或许还处于初开阶段,而篱笆旁的装饰(幡胜)还未到该结束的时候,诗人在这里运用对比手法,既展现了不同地点的春景差异,也暗含了对生活多样性的欣赏。
最后,“向来愁喜浑无著,咫尺文殊礼导师。”诗人总结自己的情感状态,表示无论是愁还是喜,都已融入了自然的流转之中,仿佛与文殊菩萨(佛教中的智慧化身)的教诲相呼应,达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心境。这句话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感悟,也流露出其内心的平和与智慧。
整首诗通过对春日景色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情感的微妙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时间、生活哲理的独特理解,充满了诗意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