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曾无东向发,沙弥原本不知兵。
祭文凄绝将军庙,江岸回头尽哭声。
一箭曾无东向发,沙弥原本不知兵。
祭文凄绝将军庙,江岸回头尽哭声。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后的凄凉景象。"一箭曾无东向发"暗示战争已经结束,敌人的箭矢未曾再向东方射出,可能象征着蜀地的胜利或敌军的撤退。"沙弥原本不知兵"则写出战乱对年轻人的影响,即使是年轻的僧侣(沙弥)也未曾经历过这样的战争,表达了战乱对社会和人们心灵的冲击。
"祭文凄绝将军庙"描绘了人们对牺牲的将士们的哀悼,祭文悲痛至极,反映了人们对英雄的敬仰和对战争残酷性的反思。"江岸回头尽哭声"进一步渲染了哀伤的气氛,江边的人们回望战场,只能听见一片哭声,这无声的哭泣是对逝者最深沉的哀悼,也是对和平的渴望。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人们的情感波澜,具有强烈的画面感和情感冲击力,体现了清代诗人张祥龄对于历史事件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受。
鸿龙运玉斗,纪序相嬗催。
新烟引绿榆,兔目吐高槐。
迩日频望雨,愁卜桑鸠啼。
孰谓断魂节,忆昔别椒闺。
东巡礼岱宗,凤翣聊相携。
大故遭登舟,银汉不可阶。
兹辰值忌辰,戚戚余怀悲。
遣绪展斯图,图间有旧题。
传神擅老牟,宛似秋气归。佳人闹扫妆,相聚?寒衣。
即今重织维,亲蚕馆复开。
何当盆手三,怆念前人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