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点、听岩城渐移,翠林烟袅。香花缥缈。
圆铃唱、梦魂惊觉。瑶台上步、秋影绡衣归来好。
叹鹫岭尖风,月冷空相照。馔伊蒲、几人到。
箫鼓画船,黯黯湖堤,回肠还自绕。
路转背雉堞,兔华落,羊灯悄。念宋玉、愁多少。
待殷勤、题笺传远道。奈旧约参差,一夜兰盆倒。
纸钱飞去了。
漏点、听岩城渐移,翠林烟袅。香花缥缈。
圆铃唱、梦魂惊觉。瑶台上步、秋影绡衣归来好。
叹鹫岭尖风,月冷空相照。馔伊蒲、几人到。
箫鼓画船,黯黯湖堤,回肠还自绕。
路转背雉堞,兔华落,羊灯悄。念宋玉、愁多少。
待殷勤、题笺传远道。奈旧约参差,一夜兰盆倒。
纸钱飞去了。
这首《倒犯·中元》由清代词人周之琦所作,描绘了中元节时的凄美景象与深沉情感。
开篇“漏点、听岩城渐移,翠林烟袅”,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夜晚时分,岩城随着时间的流逝缓缓移动,翠绿的树林间轻烟缭绕的画面,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接着,“香花缥缈。圆铃唱、梦魂惊觉”两句,将视线转向飘渺的香气与悠扬的铃声,仿佛在梦中被唤醒,引人遐想。
“瑶台上步、秋影绡衣归来好”则描绘了一位女子在瑶台漫步,秋日的光影与她轻盈的纱衣相互映衬,画面唯美而动人。然而,接下来的“叹鹫岭尖风,月冷空相照”两句,笔锋一转,描绘了鹫岭上的寒风与孤月,营造出一种孤独与寒冷的意境,与前文形成鲜明对比。
“馔伊蒲、几人到。箫鼓画船,黯黯湖堤,回肠还自绕”几句,通过描述中元节期间人们祭拜祖先的场景,以及湖边画船的箫鼓声,展现了节日的热闹与哀思交织的复杂情感。特别是“回肠还自绕”一句,生动地表达了内心深处的哀伤与思念。
最后,“路转背雉堞,兔华落,羊灯悄。念宋玉、愁多少。待殷勤、题笺传远道。奈旧约参差,一夜兰盆倒。纸钱飞去了”几句,通过一系列意象,如转角处的雉堞、落下的兔华(月亮)、悄然熄灭的羊灯、宋玉的愁绪、题写的信笺、倒下的兰盆和飞走的纸钱,深刻地表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与哀悼之情,以及对过往约定的追忆与失落感。
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展现了中元节这一传统节日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们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深度。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