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得梅枝插轿帘,路人惊怪簇巉岩。
从教大担担将去,深入三家村里谈。
折得梅枝插轿帘,路人惊怪簇巉岩。
从教大担担将去,深入三家村里谈。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行者在旅途中折取梅花插入轿帘的情景,生动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之美与生活情趣。诗中“折得梅枝插轿帘”一句,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冬日里梅花绽放、旅人悠然自得的画面。梅花的清雅与旅途的艰辛形成对比,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精神风貌。
“路人惊怪簇巉岩”则通过旁观者的视角,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和趣味性。路人对行者行为的惊讶与好奇,以及他们围绕着“巉岩”(险峻的山石)的场景,共同构成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场景,让人仿佛能听到路人的议论声,感受到旅途中的热闹与喧嚣。
后两句“从教大担担将去,深入三家村里谈”进一步展开故事,行者不仅带着梅花,还可能携带着其他物品,一路行进至偏远的村落。这里的“深入三家村里谈”,既暗示了行者的旅途漫长,也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人情世故的关心。通过与村民的交谈,行者或许能暂时忘却旅途的疲惫,享受与人交流的乐趣,同时也为村民们带去了外界的信息与新鲜事物。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旅途中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以及人物的情感世界,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诗意美。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旅途画卷,也是诗人内心情感与对外界观察的深刻反映。
都城羁旅日,独许上人贤。
谁为孤峰下,还来宴坐边。
是身犹梦幻,何物可攀缘。
坐对青灯落,松风咽夜泉。
沁水名园好物华,露盘分送子云家。
新妆欲应何人面,彩笔知书几叶花。
曾和郢中歌白雪,亦陪天上饮流霞。
春风已得同心赏,更拟携诗载酒誇。
春入园林百草香,池塘冰散水生光。
身闲是处堪携手,何事低徊两鬓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