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疑禅伯未知禅,莫笑仙翁不学仙。
灵骨肯传黄檗烬,真心自放赤松烟。
莲华世界何关汝,楮叶工夫浪费年。
露鹤声中江月白,一灯岑寂拥书眠。
莫疑禅伯未知禅,莫笑仙翁不学仙。
灵骨肯传黄檗烬,真心自放赤松烟。
莲华世界何关汝,楮叶工夫浪费年。
露鹤声中江月白,一灯岑寂拥书眠。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所作,体现了诗人对于个人修养和精神追求的独特见解。诗中“莫疑禅伯未知禅,莫笑仙翁不学仙”两句,通过对比禅僧与道士的不同修行方式,表达了对内心世界探索的尊重和宽容,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个人精神生活的重视。
“灵骨肯传黄檗烬,真心自放赤松烟”两句,则借用了禅宗祖师黄檗慧南的故事,以及赤松子游仙的神话,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自在自然的生活态度。这里的“灵骨”指的是禅僧通过修行所得的精神本质,而“真心”则是指诗人自己对于自由放逐的追求。
接下来的“莲华世界何关汝,楮叶工夫浪费年”两句,用莲花比喻出世间的清净,不染尘埃,而“楮叶工夫”则暗示了对书籍知识的勤勉钻研,但同时也感慨于这些外在功夫与个人的精神追求相比,显得有些多余和无谓。
最后,“露鹤声中江月白,一灯岑寂拥书眠”两句,以清冷的夜晚景象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独处状态。“露鹤声中”中的“鹤”常用来比喻隐逸之人,这里则是诗人自己在月光下沉思的形象;而“一灯岑寂拥书眠”则表达了诗人独自一人,在静谧的夜晚与书为伴,寻求知识和内心的安宁。
整首诗通过对比不同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展现了诗人对于个人修养的重视,以及对超脱红尘、追求心灵自由的向往。
红桃夹竹记初来,重到槐阴满绿苔。
城郭几番风雨过,山林依旧佛灯开。
莫论往事催霜鬓,且续新吟逭酒杯。
最可白云知我意,瞰窗临水久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