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桃夹竹记初来,重到槐阴满绿苔。
城郭几番风雨过,山林依旧佛灯开。
莫论往事催霜鬓,且续新吟逭酒杯。
最可白云知我意,瞰窗临水久徘徊。
红桃夹竹记初来,重到槐阴满绿苔。
城郭几番风雨过,山林依旧佛灯开。
莫论往事催霜鬓,且续新吟逭酒杯。
最可白云知我意,瞰窗临水久徘徊。
这首明代诗人顾清的《五月晦日同游黄耳祠归》描绘了一幅五月晦日与友人游历黄耳祠后的场景。首句“红桃夹竹记初来”,以鲜艳的红桃和翠竹暗示了初夏时节的生机盎然,也暗含着对初次来访的记忆。次句“重到槐阴满绿苔”则描绘了再次来到这里,槐树下的青苔覆盖,显示出时光流转与自然的静谧。
“城郭几番风雨过,山林依旧佛灯开”两句,通过风雨洗礼后的城市与山林对比,表达了世事变迁与自然永恒的主题。风雨过后,山林中的佛灯依然点燃,象征着希望与坚韧的精神。
“莫论往事催霜鬓,且续新吟逭酒杯”是诗人感慨岁月催人老,但不愿过多沉溺于过去,而是选择借酒浇愁,继续创作新的诗篇,寻求心灵的慰藉。
最后,“最可白云知我意,瞰窗临水久徘徊”以白云为友,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和内心的孤独,他长久地凝视窗外流水,仿佛在与白云对话,寄托了深沉的情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百态的思考和对自然景色的热爱。
往者少年日,所慕韩伯休。
涉世更百难,得交多胜流。
当时回俗驾,喘汗困万牛。
晚看故曹耦,半逝半乃侯。
侯者朱其轮,逝者卧荒丘。
荒丘不足悲,朱轮或可羞。
翻然乃自悟,庶几桑榆收。
朋侪竞挽止,一往只掉头。
我岂筑室愚,喋喋于道谋。
向来汉上行,悬知计未优。
重念佛祖心,独往恐不酬。
细看丛林敝,百孔如破裘。
出有造请恶,入怀薪米忧。
虽云学道辈,坦途多不由。
我欲独挽之,难哉推陆舟。
归来拥白云,草茅有前修。
誓不出山去,三更林莽秋。
寄声二三友,兴来过我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