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吴绡。非云非雾飘飘。
彷佛见、冰轮挂起,玉台小镜偏高。
药栏斜、明妆依约,银床近、素影飘姚。
手半垂时,肩微亸处,却疑悬想思摇摇。
还閒倩、名花作伴,掩映越生娇。
却有个、司花侍女,汲水匀浇。
看转过、辘轳金井,低头欲避花梢。
宛相怜、星眸对盼,如相语、粉舌同调。
怨寄莲砧,寒侵藕袜,瘦来真是楚宫腰。
知何日、还随夫婿,射雉向如皋。
应赢得、嫣然一笑,尽把愁消。
染吴绡。非云非雾飘飘。
彷佛见、冰轮挂起,玉台小镜偏高。
药栏斜、明妆依约,银床近、素影飘姚。
手半垂时,肩微亸处,却疑悬想思摇摇。
还閒倩、名花作伴,掩映越生娇。
却有个、司花侍女,汲水匀浇。
看转过、辘轳金井,低头欲避花梢。
宛相怜、星眸对盼,如相语、粉舌同调。
怨寄莲砧,寒侵藕袜,瘦来真是楚宫腰。
知何日、还随夫婿,射雉向如皋。
应赢得、嫣然一笑,尽把愁消。
这首《多丽》词,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词人董以宁为李云田题写在周少君宝灯坐月浣花图上的作品。词中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月下浣花场景,充满了细腻的情感与美的意象。
词的开篇“染吴绡”,以“吴绡”这一轻柔的丝织品,暗示了画面的细腻与轻盈,仿佛将观者带入了一个轻纱般的梦幻世界。接下来,“非云非雾飘飘”,通过比喻手法,形象地描绘出画面中人物或景物的飘逸之感,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彷佛见、冰轮挂起,玉台小镜偏高。”这里运用了“冰轮”和“玉台”的意象,分别指月亮和镜子,不仅描绘了月光下的静谧之美,也暗示了女性的纯洁与美丽。接着,“药栏斜、明妆依约,银床近、素影飘姚。”通过“药栏”、“明妆”、“银床”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画面的精致与雅致,同时也暗示了女性的优雅与端庄。
“手半垂时,肩微亸处,却疑悬想思摇摇。”这一句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展现了女性的柔美与情感的波动,仿佛在表达一种思念之情。随后,“还闲倩、名花作伴,掩映越生娇。”通过与名花相伴,不仅增加了画面的色彩与生机,也象征着女性的高洁与美好。
“却有个、司花侍女,汲水匀浇。”这一句引入了司花侍女的形象,既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也体现了对自然与美的尊重与呵护。接下来,“看转过、辘轳金井,低头欲避花梢。”通过辘轳金井的转动,以及低头避让花梢的动作,展现了女性的温柔与谦逊。
“宛相怜、星眸对盼,如相语、粉舌同调。”这一段通过眼神交流与言语互动,描绘了女性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充满了温馨与和谐。最后,“怨寄莲砧,寒侵藕袜,瘦来真是楚宫腰。”通过莲砧、藕袜、楚宫腰等意象,不仅展现了女性的体态之美,也暗示了她们内心的细腻与敏感。
“知何日、还随夫婿,射雉向如皋。”这一句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希望有一天能与心爱之人共享幸福生活。最后,“应赢得、嫣然一笑,尽把愁消。”通过嫣然一笑,化解了所有的忧愁,展现了女性的乐观与智慧。
整首词通过对月下浣花场景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女性的美丽与情感,也蕴含了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是一首充满诗意与情感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