猗兰杳幽茂,深林自吹香。
何必九畹滋,一枝有馀芳。
春锄斸寒烟,渺渺怀江湘。
灵均㤯未死,憔悴歌沧浪。
猗兰杳幽茂,深林自吹香。
何必九畹滋,一枝有馀芳。
春锄斸寒烟,渺渺怀江湘。
灵均㤯未死,憔悴歌沧浪。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通过对猗兰(一种香草)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和生命力的赞美。
“猗兰杳幽茂”一句,以猗兰的繁盛来比喻自然界的生长力度,"深林自吹香"则展现了猗兰即使在深林之中也能自发散发出阵阵芳香,这种不以人为意志所转变的生命力是诗人所欣赏的。
“何必九畹滋,一枝有馀芳”进一步强调,即便不是广袤如九畹(古代的一种田亩单位)那样的大面积,只要有一枝猗兰,便足以散发出剩余的香气,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中小事物之美好的发现和赞扬。
“春锄斸寒烟”则转向季节之变,春天到来,冰雪消融,如同用锄头挖掘一般,使得春意逐渐萌动。"渺渺怀江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美好风光的怀念和向往,其中“渺渺”形容心境的悠长与深沉。
最后两句,“灵均㤯未死,憔悴歌沧浪”,则带有一丝神秘色彩。灵均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仙人,"憔悴"一词形容诗人内心的忧伤和对世事的感慨,而“歌沧浪”则是诗人在面对茫茫人生时所唱出的曲调。这里可能隐含着诗人对于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猗兰这一植物,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和诗人的内心世界,充满了对大自然美好与神秘之处的赞赏,以及对个人情感和精神状态的深刻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