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楞伽寺·其三》
《楞伽寺·其三》全文
宋 / 张孝祥   形式: 七言绝句  押[鱼]韵

山北山南劫火馀,如何留得此僧居。

可怜钟阁三枝竹,无复山房万卷书。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楞伽寺在经历劫火之后的荒凉景象,以及对往昔繁华的怀念。首句“山北山南劫火馀”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寺院在大火之后的残破之景,山北山南,暗示着寺院曾经的广阔与繁华,而“劫火馀”则直接点明了寺院遭受过灾难,留下一片废墟。次句“如何留得此僧居”则表达了对僧人能在如此破败之地栖身的疑问与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僧人坚韧精神的敬佩。

后两句“可怜钟阁三枝竹,无复山房万卷书”,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钟阁中的竹子虽还存在,但失去了往日的生机与陪伴,象征着寺院文化的凋零;而“山房万卷书”的消失,则是更为沉重的打击,意味着丰富的知识与文化传承的断绝。这两句通过对比昔日的繁荣与现在的衰败,表达了诗人对楞伽寺昔日辉煌的追忆和对现状的惋惜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传统文化价值的珍视与怀念。

作者介绍
张孝祥

张孝祥
朝代:宋   字:安国   号:于湖居士   籍贯:简州(今属四川)   生辰:1132年-1169年

张孝祥(1132年—1170年),字安国,别号于湖居士,汉族,历阳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1][2],卜居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南宋著名词人,书法家。为唐代诗人张籍之七世孙;父张祁,任直秘阁、淮南转运判官。张孝祥生于明州鄞县(今浙江宁波),少年时阖家迁居芜湖(今安徽省芜湖市)。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张孝祥状元及第,授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
猜你喜欢

读白乐天览镜喜老诗欣然有作

行年六十四,衰羸已如此。

心为境所役,多忧少欢喜。

如木已成灰,焦劳伊胡底。

忽读乐天诗,不觉恍然矣。

硁硁小人哉,所见何其鄙。

试观同气中,皆无逾我齿。

地下已三人,生存仅半耳。

更观同游辈,不必远为指。

即以今年论,两作故人诔。

春日亦吾亡,夏月虞卿死。

年皆少于我,忽焉成新鬼。

彼独胡为然,我又何所恃。

略无灾害侵,岁岁筹增纪。

所以白乐天,恬然安杖履。

无恋亦无厌,知足乃知止。

览镜自喜老,胸襟此何似。

一编《长庆集》,吟玩日无已。

可化褊急心,可悟盈虚理。

始知我一生,亦既受帝祉。

自问何德能,恐尚不称是。

行将开七秩,未尝勤四体。

不用守庚申,又免呼庚癸。

虽无少傅尊,亦曾忝禄仕。

虽无履道居,亦粗营宅第。

乐天况无儿,我已有孙子。

当喜不当叹,欢娱从此始。

(0)

栖霞阻风

塔杪铃言替戾冈,果然旗脚转危樯。

荒芦槭槭战秋雨,衰柳垂垂空夕阳。

鹢不因风先自退,山如欲语笑人忙。

支离病骨余生在,肯逐冥鸿下上翔。

(0)

扬州怀古·其四

竹林桂苑盛谈经,笺诂虫鱼汗简青。

注选余风宜析洽,导江一脉总零丁。

艺林尚识睢阳气,盐俗曾居处士星。

烟月误人扬子渡,沧浪清啸共谁听。

(0)

樟树镇

誓师仗节见名儒,鹿渚于今缅壮图。

客路双歧争楚粤,上流一柱扼江湖。

雄风力挽狂澜迅,落日光摇大树孤。

可幸承平长偃赋,旧时铭碣委烟芜。

(0)

杏花雨

胭脂淡冷罩冰绡,宋玉墙东绛雪飘。

一夜小楼听不尽,几村新涨泛红潮。

(0)

丁丑闱后作

白日黄鸡急景催,风光五度此徘徊。

三年望眼乃如梦,一寸春心肯遽灰。

狂蝶舞残飞絮影,晓莺啼过落花堆。

碧桃红杏无消息,空说长安走马来。

(0)
诗词分类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诗人
陶博吾 顾学颉 陈迩冬 吴梅 仇亮 王冷斋 陈衡恪 邱清泉 陈柱 姜忠奎 吕志伊 田桐 谭泽闿 翁文灏 陈从周 余菊庵 黄绮 陈仁德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