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州学遇刘元煇胡子游二首·其二》
《州学遇刘元煇胡子游二首·其二》全文
宋 / 方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小儿今忽六旬翁,尚忆无人鬼啸风。

三岁棘闱悬造化,两时饭鼓老英雄。

致身卿相谈何易,责备春秋论亦公。

磨灭山林心不愧,岂无穷者胜于通。

(0)
注释
六旬翁:六十岁的老人。
无人鬼啸风:寂静的夜晚,只有风和想象中的鬼怪声音。
棘闱:科举考试场所,比喻艰难的竞争。
饭鼓:寺庙的斋饭钟声,象征老年生活。
致身卿相:升任高官。
春秋:指历史。
磨灭山林:隐居山林。
岂无穷者胜于通:难道坚持不懈的人就一定比通达之人更强吗。
翻译
如今的孩子已经六十岁了,还记着小时候无人的夜晚只有风和鬼怪的呼啸声。
他曾在科举考试中奋力拼搏,仿佛命运悬于一线,而他的老年生活就像一位英勇的老兵。
想要官至卿相是多么不易,评判历史公正无私也是他的追求。
即使隐居山林,他心中无愧,难道不是那些坚持到底的人比通达之人更胜一筹吗?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时期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名为《州学遇刘元煊胡子游二首(其二)》。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和反思往事的诗歌。

首句“小儿今忽六旬翁”表明诗人已是年逾六十之人,回忆起过去的种种经历,如同无人时的鬼啸风一般,让人不禁生出许多感慨。接着,“尚忆无人鬼啸风”更强化了这种情怀。

“三岁棘闱悬造化,两时饭鼓老英雄”则是对个人经历的一种回顾,表明诗人自幼聪颖过人,如同悬挂在棘闱之中等待成长的奇花异草,而“两时饭鼓老英雄”则可能是在指代自己年轻时的英勇行为或是对某位英雄人物的怀念。

“致身卿相谈何易,责备春秋论亦公”一句,诗人表达了对于人生交往和历史评价的深刻认识。"致身卿相"意味着要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和理解,而这一点并非易事;"责备春秋"则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进行批评,这种批评也需要公正。

最后,“磨灭山林心不愧,岂无穷者胜于通”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的态度以及对于生命价值的思考。"磨灭山林"可能是指时间对自然景物的侵蚀,而“心不愧”则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坦然和自信;"岂无穷者胜于通"则是在探讨生活中的困顿与成功,表明有时那些在世俗眼中看似失败的人生,反而拥有更为深远的意义。

总体来说,这首诗是一位老年诗人对于个人经历、人生哲理以及历史评价的深刻反思。通过自然景物和个人感受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越世俗功名的生命智慧。

作者介绍
方回

方回
朝代:宋   字:万里   号:虚谷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生辰:1227—1307

(1227—1307)宋元间徽州歙县人,字万里,号虚谷。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猜你喜欢

秋游原上

七月行已半,早凉天气清。

清晨起巾栉,徐步出柴荆。

露杖筇竹冷,风襟越蕉轻。

闲携弟侄辈,同上秋原行。

新枣未全赤,晚瓜有馀馨。

依依田家叟,设此相逢迎。

自我到此村,往来白发生。

村中相识久,老幼皆有情。

留连向暮归,树树风蝉声。

是时新雨足,禾黍夹道青。

见此令人饱,何必待西成。

(0)

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

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

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

中桥车马长无已,下渡舟航亦不闲。

冢墓累累人扰扰,辽东怅望鹤飞还。

(0)

问淮水

自嗟名利客,扰扰在人间。

何事长淮水,东流亦不闲。

(0)

早夏寄元校书

独游野径送芳菲,高竹林居接翠微。

绿岸草深虫入遍,青丛花尽蝶来稀。

珠荷荐果香寒簟,玉柄摇风满夏衣。

蓬荜永无车马到,更当斋夜忆玄晖。

(0)

达奚侍郎夫人寇氏挽词二首·其一

束带将朝日,鸣环映牖辰。

能令谏明主,相劝识贤人。

遗挂空留壁,回文日覆尘。

金蚕将画柳,何处更知春?

(0)

塞上曲二首·其二

孤城夕对戍楼闲,回合青冥万仞山。

明镜不须生白发,风沙自解老红颜。

(0)
诗词分类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诗人
刘铉 毕士安 季芝昌 陈康伯 裴休 秦湛 凌濛初 薛综 黄损 李晔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