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树凋馀老更红,强将颜色慰飘蓬。
浓霜未著愁先醉,返照初回望欲空。
唐苑情多何足问,吴江句好更谁工。
晚来蚁穴无归路,应恨萧萧匝地风。
碧树凋馀老更红,强将颜色慰飘蓬。
浓霜未著愁先醉,返照初回望欲空。
唐苑情多何足问,吴江句好更谁工。
晚来蚁穴无归路,应恨萧萧匝地风。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李东阳所作,名为《诸生有作红叶诗者爱其末句戏为补之》。诗中描绘了秋日落叶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变迁与生命的循环。
首联“碧树凋馀老更红”,以“碧树”起笔,点明季节为秋季,树木在经历了夏日的繁茂之后,逐渐凋零,但仍有部分树叶呈现出深沉的红色,展现出一种老树新颜的生命力。接着,“强将颜色慰飘蓬”一句,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落叶以情感,它们在秋风中飘荡,虽然无力挽留时光,却以自己的色彩尽力安慰着这孤独的旅程。
颔联“浓霜未著愁先醉,返照初回望欲空”,进一步描绘了秋日的凄美景象。浓霜还未降临,但空气中已弥漫着秋的寒意,落叶似乎在未尝寒冷之前就已经“醉”了,这是一种对生命即将逝去的感慨。而“返照初回望欲空”则描绘了夕阳西下时的景象,光线在地平线上缓缓消失,仿佛是大自然在向过往的一天告别,留下一片空旷与寂静。
颈联“唐苑情多何足问,吴江句好更谁工”,转而抒发了对历史与文化的感慨。唐苑代表了古代文化的繁荣,而吴江则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对当前创作的自信与自豪。
尾联“晚来蚁穴无归路,应恨萧萧匝地风”,以蚂蚁寻找归途的艰难比喻人生道路的不易,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也难以找到真正的归宿。而“应恨萧萧匝地风”则表达了对自然界无情变化的无奈与感慨,风声萧瑟,似乎在诉说着万物终将消逝的悲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以及对人生、历史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时间、自然与文化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一夜清溪雨。已千山、万山黄叶,飘流无主。
何况悲秋人寂寞,那不鬓丝成素。
算还是、青毡抛去。
侬理丝筒君把钓,尚全家、靠得鱼竿住。
便鸥鸟,也应许。人生多被浮名误。
念当时、萤飘蠹老,几人词赋。
如此葫芦依样画,怎免樵夫笑汝。
空赢得、尘埋玉树。
不及西风枝上叶,到飘零、尚有归痕处。
君不见,杜陵墓。
杏燕修巢,柳莺撤户,春事十分完九。
昏昏心上,怕雨思晴,髻也不曾梳就。
才得湘帘半掀,便道西园,鼠姑闲开久。
剩野塘风紧,晚来吹荡,落花红皱。
曾记向、陌上春游,调莺扑蝶,携得双鬟柑酒。
因循几日,脂憔粉悴,红得夕阳都瘦。
无计留春,不归但把海棠,折来盈手。
教侍儿知道,这回春色,零星还有。
雅称六株衣,见青葱,几簇翠云低绕。
微步欲凌波,湘江静、烟水茫茫人悄。
冰肌玉骨,含情怕向东风笑。
一点芳心杯样浅,着得春愁多少。
小窗净几清幽,伴金猊睡鸭,何须龙脑。
弱质不禁风,环佩冷、争奈暮寒料峭。新妆淡扫。
蛾黄蝶粉天然好。
倩影亭亭明月下,可是广寒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