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赠别毛景渊》
《赠别毛景渊》全文
元 / 王祎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毛君落落人中英,能以六物推人生。

失明虽叹卜子夏,有术未让严君平。

眼前纷华付冥漠,胸中造化通微精。

时复开口论世事,言议激烈非纵横。

钱塘六月暑如炙,一见使我嚣烦清。

谓我生辰吉无咎,亦或有日成功名。

而予壮志日已倦,颇觉与世如忘情。

咏歌太平本我事,萧条此意将谁明。

重山密林长在梦,几欲归去终销声。

逆旅别子乏投赠,白璧非重言非轻。

但期珍重勉自爱,与子会结沧洲盟。

(0)
鉴赏

这首诗是元末明初诗人王祎所作的《赠别毛景渊》。诗中对友人毛景渊的才华和品行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的深厚情感。

首句“毛君落落人中英”,赞美毛景渊如同群星中最耀眼的一颗,才华横溢。接着“能以六物推人生”表明毛景渊不仅才智过人,还能运用多种知识和技能来理解人生,展现出其全面的智慧。

“失明虽叹卜子夏,有术未让严君平”两句,通过引用古代典故,进一步赞扬毛景渊的智慧和见识,即使在遇到困难(如失明)时,也能像卜子夏一样保持乐观,不逊于严君平的智慧。

“眼前纷华付冥漠,胸中造化通微精”描绘了毛景渊面对世间繁华的态度,他将之视为虚无,而内心却充满了对宇宙奥秘的深刻理解和洞察。

“时复开口论世事,言议激烈非纵横”则展现了毛景渊在讨论社会事务时的激情和深度,他的言论既不是表面的纵横捭阖,而是深入本质的思考。

“钱塘六月暑如炙,一见使我嚣烦清”通过自然景象的对比,表达了与毛景渊相遇后内心的平静与清凉,仿佛夏日的酷热被一扫而空。

“谓我生辰吉无咎,亦或有日成功名”是对毛景渊对自己朋友的祝福,希望对方生日吉祥,未来能够取得成就。

“而予壮志日已倦,颇觉与世如忘情”则是诗人自我反思,表达自己年岁渐长,对世事逐渐淡然,不再像年轻时那样充满激情。

“咏歌太平本我事,萧条此意将谁明”表明诗人希望通过歌唱和平来表达自己的理想,但这种深沉的情感似乎难以被人理解。

“重山密林长在梦,几欲归去终销声”表达了诗人渴望隐居山林,远离尘嚣的心愿,但最终可能只能默默消失在人海中。

“逆旅别子乏投赠,白璧非重言非轻”说明在离别之际,诗人无法给予物质上的礼物,但言语的分量并不轻,表达了深厚的友情。

“但期珍重勉自爱,与子会结沧洲盟”最后,诗人希望朋友能够珍视自己的生活,保持自我,同时期待将来能在宁静的海边再次相聚,延续这段深厚的友谊。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人的赞美,也有对生活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相聚的期待,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友情的珍视。

作者介绍

王祎
朝代:元   字:子充   籍贯:义乌来山

王祎(yī)[公元一三二一年至一三七三年](一作袆),字子充,义乌来山人,后依外祖父居青岩傅。生于元英宗至治元年,卒于明太祖洪武五年,年五十二岁。幼敏慧。及长,师柳贯、黄溍,遂以文章著名。太祖召授江南儒学提举。后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洪武初,诏与宋濂为总裁,与修元史。书成,擢翰林待制。以招谕云南,死于节,谥忠文。祎著有《王忠文公集》二十四卷,及大事记续编,《四库总目》又曾重修革象新书,并传于世。
猜你喜欢

秋物八咏

高楼乍度雁声初,节物惊心计已疏。

露下栖迟南岭月,风前冷落北来书。

长途矰缴看皆是,自古稻粱未有馀。

与尔凄清同世路,峰头何日不欷歔。

(0)

尸位学署岑寂无聊泛泛随流迹近渔父每有闻见辄宣讴咏因名瀛涯渔唱·其六十七

簪奈都人漫共誇,未知异品出天涯。

惟应蒋诩新开径,合种东瀛三友花。

(0)

议开水沙连番界杂作六首

弃此千里地,唐山一省同。

万雾倚天际,清浊与海通。

广野浑无垠,民番各喁喁。

不设官兵守,其患将无穷。

南划虎尾溪,北踞大鸡笼。

卒足四百名,分汛扼要冲。

台北庶不虚,全郡势自雄。

晏海最上策,犹豫误乃公。

(0)

跋和斋陈先生甲戌年来庄截筒焚字

制字成书上圣模,千金价值重于珠。

挥毫自足垂为法,著楮何堪视若无。

敬惜遗文期洁净,虔焚往迹戒沾污。

和斋设立圆筒制,灰烬终教贝阙输。

(0)

赠陈握卿甲子年董修台湾县学文庙

丹楹刻桷渐消磨,振起规模壮若何。

俎豆千秋森肃穆,宫墙万仞蔚嵯峨。

前徽渺渺遥相继,盛典煌煌肯放过。

奎阁聿新文庙焕,瀛壖善举独君多。

(0)

贺陈握卿补增

增广由来制盛唐,茂才声价倍生光。

士逢知己文章重,学到如君志气扬。

自命信堪居上等,同侪几见列成行。

他年养就冲天翮,定入云霄万里翔。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何焯 谢混 鸠罗摩什 可朋 金俊明 陈文述 贺兰进明 虞仲文 舒元舆 焦循 刘定之 李从善 嵇璜 鲍令晖 李元度 裴秀 傅尧俞 孔绍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