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凿连云磴,蹄痕见福衡。
泣天伸养志,喘月藉留名。
纪凤仪同美,歌麟趾并荣。
胜遗方寸地,风动后人耕。
耕凿连云磴,蹄痕见福衡。
泣天伸养志,喘月藉留名。
纪凤仪同美,歌麟趾并荣。
胜遗方寸地,风动后人耕。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农耕生活中的一个场景,通过对牛迹石的描写,展现了先民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智慧和对土地的深厚情感。
“耕凿连云磴,蹄痕见福衡。”开篇即以“耕凿”二字点明主题,形象地描绘了农民在连绵起伏的山地上辛勤耕作的情景。牛蹄所踏之处,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仿佛是通往丰收的路标,象征着农耕文明的智慧与力量。
“泣天伸养志,喘月藉留名。”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对牛的敬仰之情。在古人眼中,牛不仅是劳作的伙伴,更是承载着人类希望与梦想的使者。它们在天边哭泣,似乎在诉说着对大地的养育之恩;在月光下喘息,留下了自己的名字,成为了历史与文化的印记。
“纪凤仪同美,歌麟趾并荣。”这里运用了凤仪麟趾的典故,凤和麟都是传说中的祥瑞之兽,象征着吉祥与美好。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对牛的赞美,认为它们如同凤和麟一样,为大地带来了繁荣与和谐。
“胜遗方寸地,风动后人耕。”最后两句总结全诗,强调了这片土地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眼前的耕作,更在于它能够传承给后代,成为他们继续耕耘的基础。风动不仅象征着自然界的流动,也寓意着知识、文化和精神的传递,激励着后来的人们继承先辈的智慧,继续在这片土地上播种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古代农耕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和谐共生的美好图景,以及对劳动人民勤劳与奉献精神的崇高颂扬。
人生贵相亲,风味入杯酒。
不在识面早,啸歌而握手。
乐哉唱酬富,且复知取友。
茫茫江湖道,屈指谁耐久。
吾行古赞州,溪山照窗牖。
是中得雅士,意气何深厚。
便合置青琐,谁云尚墨绶。
隐吏有子真,相望千载后。
冻雨古道长,微茫湿枯柳。
水清清兮石凿凿,浪攻崖兮风洗壑。
天飞凉兮众木作,元气涌兮鱼龙恶。
若有人兮老丛崿,跨黄罴兮度蘅幄。
夕鸿溟兮晓名岳,怀霖雨兮时电雹。
灵来娭兮瑟兰勺,水光开兮烟罢漠。
律予辞兮徵眇邈,林划啸兮灵欤乐。
柴门一闭动经旬,何许书来事得新。
骆驿诏追三县令,峥嵘名耸汉廷臣。
浩然岂忆南山旧,太白宁歌泗水春。
赋就梅花如肯寄,长安不乏少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