旃檀云气涌香台,莲漏初残贝叶开。
丈室扫除容宝座,散花天女故应来。
旃檀云气涌香台,莲漏初残贝叶开。
丈室扫除容宝座,散花天女故应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精致的佛教仪式场景,充满了禅意和宗教氛围。开头两句“旃檀云气涌香台,莲漏初残贝叶开”通过对香台上旃檀木散发的香气与莲花般的时光流逝描写,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旃檀"是一种珍贵的香料,常用于佛教仪式中,象征着清净和高尚;"云气涌香台"则是对这种香气氤氲弥漫场景的生动描绘;"莲漏"指的是寺庙中的水钟,用以计时,这里形容时间的流逝如同荷叶初开,既表达了时间的短暂,也映射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情怀。
第三句“丈室扫除容宝座”则描绘了一幅准备佛事的场景。“丈室”是佛寺中的禅房或小室,这里的“扫除”意味着清洁和准备,而“容宝座”则指的是为佛像或高僧准备的宝座,显示了对宗教仪式的重视与敬仰。
最后一句“散花天女故应来”,通过描写天女散花的情景,表现了一种期待与欢迎。"散花天女"在这里象征着一种神圣而美好的降临,而“故应来”则表明了这种到来的必然性和预期的美好。
整体看来,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佛教仪式的画面,而且通过对细节的精致描写,传达出一种敬畏、宁静与期待的情感。
别岁传佳话,论文忆旧盟。
黄柑凝腊酿,爆竹带春声。
节序有终始,儿童争送迎。
此身强健在,列炬到天明。
会昌湖上扁舟,几年不醉西山路。
流光又是,宫衣初试,安榴半吐。
千里江山,满川烟草,薰风淮楚。
念离骚恨远,独醒人去,阑干外,谁怀古。
亦有鱼龙戏舞。艳晴川、绮罗歌鼓。
乡情节意,尊前同是,天涯羁旅。
涨渌池塘,翠阴庭院,归期无据。
问明年此夜,一眉新月,照人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