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五千卷,藏向石庵中。
讲诵令几日,飘零随陨风。
隔垣孤响度,别井暗泉通。
安得无爻象,与将吾道东。
蔡家五千卷,藏向石庵中。
讲诵令几日,飘零随陨风。
隔垣孤响度,别井暗泉通。
安得无爻象,与将吾道东。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文化传承与个人志向的追求。开篇“蔡家五千卷,藏向石庵中”即设置了一个文化积淀与隐逸之境的场景,石庵常象征着清高脱俗,而藏书则代表了对知识与文化的珍视和传承。
接下来的“讲诵令几日,飘零随陨风”展现了主人公对于这些藏书的珍爱与研究,他通过朗读这些典籍,将其内涵化作自己的精神食粮。然而,这种追求并非易事,“飘零”二字暗示着知识的深奥和个人理解力的局限,以及外界干扰的无常。
“隔垣孤响度,别井暗泉通”则进一步描绘了这种精神追求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主人公在物质世界的隔绝之中寻找心灵的沟通,不畏艰难地去探索那些不为人知的深邃真理。
最后,“安得无爻象,与将吾道东”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精神追求与文化传承的渴望,以及对未来道路的期待和展望。这里的“无爻象”通常指的是没有任何符号或迹象,意味着一种超越常规、直接体悟的境界。而“吾道东”则是对个人信仰与追求的坚守,以及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整首诗通过对藏书、读书、思考与精神探索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学问传承和个人修养的重视,以及在物质世界中寻找心灵寄托的渴望。
行行重行行,出门何所之。
暮薄黄尘飞,相送不尽辞。
平地载双轮,去去风飙驰。
风飙亦已急,嗒然当路歧。
露草萎阶除,新树发华滋。
时节倏迁易,会言长相思。
焉知东流水,潮汐无还期。
忧思寄鸿雁,测测心不持。
日月有光煇,惠照松柏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