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堂梦。鼓笛弄。驰骤百年尘一鬨。陶渊明。张季鹰。
一杯浊酒,焉知身后名。有溪可渔林可缴。
须信在家贫也乐。熊门春。浿江云。
几时作个,山间林下人。
槐堂梦。鼓笛弄。驰骤百年尘一鬨。陶渊明。张季鹰。
一杯浊酒,焉知身后名。有溪可渔林可缴。
须信在家贫也乐。熊门春。浿江云。
几时作个,山间林下人。
这首《梅花引》(其二)由金代诗人高宪所作,描绘了一幅充满隐逸之趣的画面。诗中以“槐堂梦”开篇,仿佛在梦中穿越历史,与古代文人雅士相遇,体验他们的人生片段。鼓笛声起,似乎在召唤着那些曾经驰骋于世事的英豪,但最终都化为尘土,只剩下对身后名利的淡然态度。
“陶渊明。张季鹰。”提到两位著名的隐士,陶渊明以田园诗著称,张季鹰则以“莼鲈之思”闻名。通过“一杯浊酒,焉知身后名”,诗人表达了对功名利禄的超脱,认为真正的快乐和满足不在于世俗的名声,而在于内心的平静与自然的亲近。
“有溪可渔林可缴。”这句话描绘了隐居生活中的日常场景,钓鱼、射猎,这些活动不仅提供了生活的乐趣,更体现了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方式。接着,“须信在家贫也乐”强调了精神上的富足远胜物质的奢华,即使身处简陋的家中,也能感受到生活的乐趣和满足。
最后,“熊门春。浿江云。”描绘了春日里熊门的美景和浿江上飘渺的云彩,营造出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诗人渴望成为“山间林下人”,即向往过一种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隐逸生活。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和对传统隐逸文化的向往,同时也蕴含了对现实世界的反思和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
遥峰苍苍松桧色,涧水无声晚烟白。
围棋不见商山翁,伐木那逢会稽客。
行人遥指烂柯山,洞里群仙白书閒。
石床对奕岂知久,樵子旁观殊未还。
执柯却坐莓苔石,胜负眼前誇得失。
石烂松枯不计年,云子琼浆堪度日。
斧柯已烂下山迟,城郭虽存故旧非。
处处桃花无路入,双双白鹤背人飞。
仙游寂寞秋山里,图画千年尚如此。
社稷山河几局新,地老天荒遗数子。
君看沧海变桑田,一木不支何足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