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崖碧嶂杳难攀,台殿高低积翠间。
试遣北人来看着,多应说似洛阳山。
丹崖碧嶂杳难攀,台殿高低积翠间。
试遣北人来看着,多应说似洛阳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通过“丹崖碧嶂”、“台殿高低”等词语,展现了山川的雄伟与层次感。诗人以“杳难攀”三字,巧妙地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敬畏之情,同时也暗示了其超凡脱俗的意境。接着,“积翠间”三字则生动地描绘出山色郁郁葱葱,绿意盎然的景象,仿佛整个画面都被一层淡淡的绿色所覆盖。
后两句“试遣北人来看着,多应说似洛阳山”,诗人似乎在邀请北方的人来欣赏这幅画作,通过对比,暗示了此景之美不亚于洛阳的山水风光。洛阳自古以来便是中原文化的中心,其山水之美闻名遐迩,诗人将眼前的景象与之相提并论,不仅提升了画面的艺术价值,也表达了对眼前景色的高度赞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巧妙的对比手法,不仅展现了元末明初时期山水画的美学特征,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高度评价。
风起洲渚寒,云上日无辉。
连山眇烟雾,长波迥难依。
旅雁方南过,浮客未西归。
已经江海别,复与亲眷违。
奔景易有穷,离袖安可挥。
欢觞为悲酌,歌服成泣衣。
温念终不渝,藻志远存追。
役人多牵滞,顾路惭奋飞。
昧心附远翰,炯言藏佩韦。
小邑居易贫,灾年民无生。
知浅惧不周,爱深忧在情。
旧业横海外,芜秽积颓龄。
饥馑不可久,甘心务经营。
千顷带远堤,万里泻长汀。
州流涓浍合,连统塍埒并。
虽非楚宫化,荒阙亦黎萌。
虽非郑白渠,每岁望东京。
天鉴倘不孤,来兹验微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