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感兴十七首·其十三》
《感兴十七首·其十三》全文
明 / 林大钦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此心从太古,百年我何求。

德由天性合,道以形化流。

虚无求神仙,削迹违人谋。

生死道自然,夭寿何足忧。

敦土心不变,安仁意无愁。

长与道义生,天地可自由。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林大钦的《感兴十七首》中的第十三首,通过深邃的哲理思考,表达了诗人对生命、道德和自然法则的深刻理解。

首句“此心从太古”,诗人将自己内心的情感追溯到远古时代,暗示了心灵的纯净与原始状态,强调了内心的真我与宇宙的和谐统一。接着,“百年我何求”则提出了一个反问,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与个人追求的反思,引出对生命本质的探索。

“德由天性合,道以形化流”两句,进一步阐述了道德与自然法则的内在联系,认为道德源于人的本性,而自然法则则是物质形态的体现,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世界的秩序。

“虚无求神仙,削迹违人谋”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境界的生活态度,诗人向往超越物质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与解脱,远离尘世的纷扰与算计。

“生死道自然,夭寿何足忧”体现了诗人对生死问题的豁达态度,认为生死是自然规律的一部分,不应成为忧虑的来源,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学观。

“敦土心不变,安仁意无愁”强调了坚守道德原则的重要性,即使在面对困难与挑战时,也要保持内心的坚定与平和,不为外界所动。

最后,“长与道义生,天地可自由”表达了诗人对道德与自然法则的尊崇,认为只有遵循道义生活,才能达到与天地同在的自由境界,体现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对宇宙真理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生命、道德、自然法则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哲学见解和高尚的人格魅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作者介绍

林大钦
朝代:明

林大钦(一五一一—一五四五),字敬夫,号东莆、毅斋,海阳(今潮州)人。明世宗嘉靖十年(一五三一)应乡试,十一年(一五三二)状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目睹权臣跋扈,无意仕进,以母老乞归。筑室以聚族人,结讲堂华严山,与乡中子弟讲贯六经。海内名流王龙溪、罗念庵、唐荆川及同郡翁东涯、薛中离时相与书言学问之意,独大钦刊落闻见,能于隐微处着力修存。优游典籍,怡情山水,为诗萧然自得。著有《东莆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温汝能纂《粤东诗海》卷二一、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九四有传。
猜你喜欢

昔梦四首·其二

忧患浮生事,还来读道书。

银灯消昔梦,华屋及春居。

寂历旧情谢,萧条清夜沮。

行郎空柘弹,归马欲踌躇。

(0)

窗前细竹·其三

吾庐得地亦非宽,岁计常添一百竿。

早识爱缘多絓触,不应儿日事摧残。

(0)

寄题宜昌姜孝岩涛园外舅所作亭子

梦见孝岩萝树青,偃松闻已化龙形。

宜州今日添新语,一郡游人上沈亭。

(0)

再游濮上饮李理卿第感今怀昔因而有赠

昔别是何日,重来情更亲。

春游尊尚在,夜醉榻犹陈。

有子能传业,无金不是贫。

十年漂泊意,老去向谁论。

(0)

戊辰夏六月江陵大水

水气迷津树,江声骇市居。

川原那辨马,黎庶几为鱼。

荆楚年频异,沅湘老计疏。

近饶浮海兴,东下定何如。

(0)

赠五岳山人

上国有一土,披褐日来往。

口诵南华篇,心存出霞想。

提携赤松徒,五岳姿奇赏。

调弄农皇琴,和彼流泉响。

赤水觅玄珠,穷神寄象罔。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诗人
谢灵运 张养浩 曹唐 孙思邈 王贞仪 马戴 洪皓 刘敏中 吴筠 范当世 陈继昌 赵文 马廷鸾 金涓 陆机 傅玄 李绅 施闰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