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庐得地亦非宽,岁计常添一百竿。
早识爱缘多絓触,不应儿日事摧残。
吾庐得地亦非宽,岁计常添一百竿。
早识爱缘多絓触,不应儿日事摧残。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窗前细竹的独特情感与思考。首句“吾庐得地亦非宽”,点明了居住环境的简朴,暗示出诗人对物质生活的淡泊态度。接着,“岁计常添一百竿”一句,既是对竹子生长之快的赞叹,也暗含着对时间流逝的感慨,竹子每年都能增添一百竿,象征着生命的不断成长与变化。
“早识爱缘多絓触”则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喜爱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许多磨砺与触动之后才真正理解与珍惜。这里的“絓触”可以理解为碰撞、接触,意味着在与竹子的相处中,诗人经历了各种情感的起伏与心灵的触动,最终认识到竹子所蕴含的坚韧与高洁之美。
最后一句“不应儿日事摧残”,则流露出诗人对竹子遭受破坏的惋惜之情。他强调,不应在年少无知时就轻易地伤害或破坏这些自然界的美好事物,这不仅是对竹子本身的尊重,也是对自然规律和生命价值的一种敬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与反思。
要衣须破束,欲炙须解牛。
当年不快意,徒为他人留。
百岁之约何悠悠,华发星星稀满头。
蛾眉螓首聊我仇,圆红阙白令人愁,何不夕引清奏?
朝登翠楼,逢花便折,闻胜即游。
鼓腕腾棍晴雷收,舞腰困袅垂杨柔。
象箸击折歌勿休,玉山未倒非风流。
眼前有物俱是梦,莫将身作黄金雠。
死生同域不用惧,富贵在天何足忧。
白杨双行行,白马悲路傍。
晨兴见晓月,更似发云阳。
溧水通吴关,逝川去未央。
故人万化尽,闭骨茅山冈。
天上坠玉棺,泉中掩龙章。
名飞日月上,义与风云翔。
逸气竟莫展,英图俄夭伤。
楚国一老人,来嗟龚胜亡。
有言不可道,雪泣忆兰芳。
涤荡千古愁,留连百壶饮。
良宵宜清谈,皓月未能寝。
醉来卧空山,天地即衾枕。
三五二八月如练,海上天涯应共见。
不知何处玉楼前,乍入深闺玳瑁筵。
露浓香径和愁坐,风动罗帏照独眠。
初卷珠帘看不足,斜抱箜篌未成曲。
稍映妆台临绮窗,遥知不语泪双双。
此时愁望知何极,万里秋天同一色。
霭霭遥分陌上光,迢迢对此闺中忆。
早晚归来欢宴同,可怜歌吹月明中。
此夜不堪肠断绝,愿随流影到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