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姿袅娜感离霜,瘦尽秋怀水草塘。
华发宫人还对镜,平头奴子怨提箱。
白门枉自歌杨叛,汴水无情送晋王。
閒恨閒愁都不惜,年年零落永丰坊。
丰姿袅娜感离霜,瘦尽秋怀水草塘。
华发宫人还对镜,平头奴子怨提箱。
白门枉自歌杨叛,汴水无情送晋王。
閒恨閒愁都不惜,年年零落永丰坊。
这首诗描绘了秋柳在霜降之后的凄美景象,以及与之相关的哀愁与历史的沉思。首句“丰姿袅娜感离霜”以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秋柳在离霜的侵袭下,依然保持着柔美的姿态,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哀伤。接着,“瘦尽秋怀水草塘”一句,通过“瘦尽”二字,形象地描绘出秋柳在寒风中逐渐枯萎的情景,与周围的水草塘形成对比,更添几分凄凉。
“华发宫人还对镜,平头奴子怨提箱”两句,将视角转向了宫中的场景,通过“华发宫人”的镜前自怜和“平头奴子”的提箱离别,进一步深化了离愁别绪的主题,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变迁与人事的无常。
“白门枉自歌杨叛,汴水无情送晋王”则借用了历史典故,通过“白门”与“汴水”这两个地点,分别联想到东晋的历史事件,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历史无情流转的无奈。
最后,“闲恨闲愁都不惜,年年零落永丰坊”两句,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无论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还是对历史的深思,都显得淡然处之,仿佛这一切都是自然的轮回,年复一年,在永丰坊这样的地方上演着相似的故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秋柳在特定环境下的情感状态,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语言含蓄而富有哲理,是清代末期至近现代初时期文人情感表达的一种体现。
檐风动修竹,终夜玉相戛。
晓望山头松,孤瘦冻欲折。
欣然扫茅亭,准拟看飞雪。
待之既踰时,脚硬冷如铁。
青山全不老,暮雨空凄绝。
岂非地气偏,湿浊旧不泄。
剪水下云来,祗向虚空歇。
今年腊中寒,万口称凛冽。
此是雪先声,荡洗岭南热。
蜑叟且莫惊,造化无差别。
会须烟瘴林,都有琪花结。
草色润如酥,看取焦枯活。
小栏培土待重阳,雨洗金钱未肯忙。
终藉九秋扶正色,谁能三嗅为清香。
陶潜属意空诗好,胡广随缘却寿长。
古昔风流无处问,碎花浮泛一尊黄。
世态攲危转觉难,年来宜我面西山。
高情不出窗几内,至乐亦非文字间。
愿得好风常款款,不妨流水自潺潺。
个中有味谁同享,俗子卑陬莫强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