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秋柳四首次渔洋山人韵·其二》
《秋柳四首次渔洋山人韵·其二》全文
清 / 曹家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丰姿袅娜感离霜,瘦尽秋怀水草塘。

华发宫人还对镜,平头奴子怨提箱。

白门枉自歌杨叛,汴水无情送晋王。

閒恨閒愁都不惜,年年零落永丰坊。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秋柳在霜降之后的凄美景象,以及与之相关的哀愁与历史的沉思。首句“丰姿袅娜感离霜”以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展现了秋柳在离霜的侵袭下,依然保持着柔美的姿态,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哀伤。接着,“瘦尽秋怀水草塘”一句,通过“瘦尽”二字,形象地描绘出秋柳在寒风中逐渐枯萎的情景,与周围的水草塘形成对比,更添几分凄凉。

“华发宫人还对镜,平头奴子怨提箱”两句,将视角转向了宫中的场景,通过“华发宫人”的镜前自怜和“平头奴子”的提箱离别,进一步深化了离愁别绪的主题,同时也暗示了历史的变迁与人事的无常。

“白门枉自歌杨叛,汴水无情送晋王”则借用了历史典故,通过“白门”与“汴水”这两个地点,分别联想到东晋的历史事件,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以及对历史无情流转的无奈。

最后,“闲恨闲愁都不惜,年年零落永丰坊”两句,总结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无论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还是对历史的深思,都显得淡然处之,仿佛这一切都是自然的轮回,年复一年,在永丰坊这样的地方上演着相似的故事。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秋柳在特定环境下的情感状态,以及由此引发的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思考,语言含蓄而富有哲理,是清代末期至近现代初时期文人情感表达的一种体现。

作者介绍

曹家达
朝代:清

曹家达,字颖甫、尹甫,号鹏南,别号拙巢老人。江苏江阴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中孝廉(举人),后入南菁书院,研究经书及诗文。废科举后,他深入研读《伤寒论》、《金匮要略》,二年后取得应手而愈的疗效。以此益信经方之验。
猜你喜欢

庚午腊中苦寒不雪不雪岭南之常而苦寒为希有矣

檐风动修竹,终夜玉相戛。

晓望山头松,孤瘦冻欲折。

欣然扫茅亭,准拟看飞雪。

待之既踰时,脚硬冷如铁。

青山全不老,暮雨空凄绝。

岂非地气偏,湿浊旧不泄。

剪水下云来,祗向虚空歇。

今年腊中寒,万口称凛冽。

此是雪先声,荡洗岭南热。

蜑叟且莫惊,造化无差别。

会须烟瘴林,都有琪花结。

草色润如酥,看取焦枯活。

(0)

黄汇征惠石菖蒲既赋古风复成四韵

附石菖蒲谁手种,形模姿色妙难如。

黄蜂变去惟窼在,绿玉抽来祗寸馀。

夜为露华离几案,晓添灶井向阶除。

如何便得生秋意,更欲中间置小鱼。

(0)

砌下黄菊暮秋始开为赋此篇

小栏培土待重阳,雨洗金钱未肯忙。

终藉九秋扶正色,谁能三嗅为清香。

陶潜属意空诗好,胡广随缘却寿长。

古昔风流无处问,碎花浮泛一尊黄。

(0)

幽趣十二首·其五

幽趣无人会,池塘又吐青。

云间万里客,竹下一门扃。

空翠侵书帙,飞花入草亭。

杖藜寻柏子,慢火待馀馨。

(0)

义荣见示和禅月山居诗盥读数过六根洒然但余素不晓佛法今以受持孔子教中而见于穷居之所日用者和成七首·其一

世态攲危转觉难,年来宜我面西山。

高情不出窗几内,至乐亦非文字间。

愿得好风常款款,不妨流水自潺潺。

个中有味谁同享,俗子卑陬莫强攀。

(0)

题西岩

终日徘徊得好凉,一怀炎暑变冰霜。

会须月上出山去,更看芰荷生夜香。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宋琬 张元干 谢薖 李希圣 柳永 林逋 李觏 朱彝尊 彭孙遹 萧纲 吴藻 陈邦彦 李流芳 皮日休 曹彦约 沈约 李峤 何绍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