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风动修竹,终夜玉相戛。
晓望山头松,孤瘦冻欲折。
欣然扫茅亭,准拟看飞雪。
待之既踰时,脚硬冷如铁。
青山全不老,暮雨空凄绝。
岂非地气偏,湿浊旧不泄。
剪水下云来,祗向虚空歇。
今年腊中寒,万口称凛冽。
此是雪先声,荡洗岭南热。
蜑叟且莫惊,造化无差别。
会须烟瘴林,都有琪花结。
草色润如酥,看取焦枯活。
檐风动修竹,终夜玉相戛。
晓望山头松,孤瘦冻欲折。
欣然扫茅亭,准拟看飞雪。
待之既踰时,脚硬冷如铁。
青山全不老,暮雨空凄绝。
岂非地气偏,湿浊旧不泄。
剪水下云来,祗向虚空歇。
今年腊中寒,万口称凛冽。
此是雪先声,荡洗岭南热。
蜑叟且莫惊,造化无差别。
会须烟瘴林,都有琪花结。
草色润如酥,看取焦枯活。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檐下竹叶在风中摩擦的清音,以及山头松树在严寒中显得孤独而坚韧的画面。诗人本期待一场飞雪,但久候未至,只感受到刺骨的寒冷。他感叹青山依旧翠绿,暮雨却带来凄凉。诗人认为这罕见的苦寒可能是由于地气潮湿,积雪未能降临。他以比喻表达,预示着即将到来的腊月寒冬将荡涤岭南的炎热,提醒人们不必惊慌,因为即使是烟瘴之地,也会有生机勃发之时。最后,他以滋润的草色象征着严寒中的复苏活力。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哲理的思考,展现了岭南冬季的特殊气候和生命的顽强。
龙虎仙山在何处,玄馆琳宫锁烟雾。
人间昨夜风雨过,瑶草琼芝长无数。
金门羽客方方壶,早年曾在山中居。
身如野鹤无定着,心与浮云同卷舒。
平生喜作南宫画,醉墨淋漓恣挥洒。
峰峦远近分淡浓,笔意神奇多变化。
斯图自信超凡流,眼前景致清而幽。
树昏似觉云初起,石润应疑雨乍收。
神乐道人能鉴识,得此宝之犹重璧。
方壶仙去已多年,龙虎风光宛犹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