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不照物,浮云在寥廓。
风涛吹黄昏,屋瓦更纷泊。
行观蔡河上,负土私力弱。
隋堤散万家,乱若春蚕箔。
仍闻决数道,且用宽城郭。
妇子夜号呼,西南漫为壑。
白日不照物,浮云在寥廓。
风涛吹黄昏,屋瓦更纷泊。
行观蔡河上,负土私力弱。
隋堤散万家,乱若春蚕箔。
仍闻决数道,且用宽城郭。
妇子夜号呼,西南漫为壑。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战乱后的荒凉图景。开篇“白日不照物,浮云在寥廓”两句,生动地表达了天气的阴沉与自然界的萧索,预示着一种凄凉的情境。“风涛吹黄昏,屋瓦更纷泊”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破败和荒凉之感。这里的“风涛”比喻战乱的猛烈,而“屋瓦更纷泊”则形象地展现了战争带来的毁灭性后果。
诗人通过“行观蔡河上,负土私力弱”两句,表达了个人在面对战乱时的无力感和悲哀。这里的“我”似乎在河岸上徘徊,心中充满了忧虑与无奈。
接下来的“隋堤散万家,乱若春蚕箔”描绘了一幅战争导致家庭破碎、社会混乱的景象。“隋堤”指的是长城或其他古代防御工事的遗迹,而“春蚕箔”则是比喻战乱中人民四散逃亡的情形,好似春天蚕虫的茧。
最后,“仍闻决数道,且用宽城郭。妇子夜号呼,西南漫为壑”几句,诗人继续通过听到的战争消息和广阔的城墙来强化战乱的氛围。而“妇子夜号呼,西南漫为壑”则展现了战争中平民的惨状,他们在夜晚悲痛地哭泣,而四周则是无边际的废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人事变迁的刻画,传达了诗人对于战乱之灾难的深切感受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