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行遵汉水,何日扣柴扉。
柱上题应旧,门前树几围。
屋乌存故爱,邻烛念馀辉。
父客如相问,迟余共采薇。
汝行遵汉水,何日扣柴扉。
柱上题应旧,门前树几围。
屋乌存故爱,邻烛念馀辉。
父客如相问,迟余共采薇。
这首诗描绘了兄长送别弟弟归乡的情景,充满了深情与期待。首句“汝行遵汉水”,点明了弟弟将沿汉水而行,踏上归家之路。接着“何日扣柴扉”一句,表达了兄长对弟弟何时能回到家中、敲响那熟悉柴门的期盼。
“柱上题应旧,门前树几围。”这两句通过回忆往昔,展现了兄弟间的深厚情谊。柱上的题字或许记录着过往的欢笑与故事,门前的树木见证了岁月的更迭,它们都承载着兄弟间的情感记忆。
“屋乌存故爱,邻烛念馀辉。”这里运用了“屋乌”和“邻烛”的典故,表达了对弟弟归家后能感受到家庭温暖和邻里之间友情的期待。“屋乌”比喻父母之恩,此处指对家庭的眷恋;“邻烛”则象征着邻里间的温馨与关怀。
最后,“父客如相问,迟余共采薇。”预想父亲询问弟弟的情况时,兄长愿意等待,一同分享弟弟归家的喜悦,共同体验回归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整首诗情感真挚,充满了对亲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蚤梅初吐,香泛长至,氤氲春酒。
贺亚相、含元难老,滋润东南膏泽厚。
似瑞雪、自羚羊三峡,是处炎荒沾透。
致出穴、嘉鱼十里,破冻来充笾豆。
吐握公旦尽难觏。尽人卖、依恋裳绣。
请西海、朝宗节钺,欲卷牂江归大斗。
奋武烈、与文谟千载,铜柱重标岭右。
看白雉、西屠再献。拜舞台门恐后。
幕内多才,新乐府、铙歌齐奏。
愿年年、张仲留作,堂前孝友。
请燕喜、稍听丝肉,福共康侯受。
教至道、双曜同流,真与天地长久。
叶作重楼,枝为花葆,一桑宝兆飞龙。
宋社重兴、高光再食,三分已有成功。能存正统。
益州小、丰沛可同。君臣齐力,千里偏安,与贼争雄。
天教季汉匆匆。难起隆中,易复关中。
二表三书,春秋相翼,血诚总贯长虹。
我来瞻拜,思燕涿、还生我公。
南阳耕罢,那得风雪,惨淡西东。
粉月一规,雪浪千条,何其皓然。
正稀微吴语,佛狸城下,参差楚火,胡豆洲边。
忽听江楼,谁吹横笛,今夜鱼龙讵稳眠。
推篷望见,秣陵似梦,瓜步成烟。扬州更鼓遥传。
记小杜曾游是昔年。
奈迩来情事,鬓丝禅榻,当初况味,绿斝红弦。
万古精灵,六朝关塞,都在蟂矶牛渚前。
吾长啸,把一杯在手,好个江天。
飘红穗。正夜静、蜡影昏如醉。
想曾秋院闻筝,也向春城拾翠。
如今惘惘,楼外雨、和愁小门闭。
向空王、礼净名经,忏却脂香粉腻。
闻说今夜谁家,有年少群群,舞衫花似。
咫尺银墙天样远,情绪懒、懵腾思睡。
正梦著、郁金堂后,那年夜、横波珍重意。
又风吹、隔巷娇歌,梦游惊醒难记。
高柯一碧无情极,谁递晚来秋信。
雁塞琵琶,凤城砧杵,髣髴一般音韵。悠扬不尽。
待隔水听来,数声偏俊。
谱入哀丝,螳螂捕处倍凄紧。
玉盘金掌虽好,餐霞还吸露,此事难准。
帽插丰貂,机鸣素縠,几度愁他相溷。悄然低问。
可仍记当初,卫娘低鬓。仙蜕宁遥,料丹霄有分。
春山劝我,只今朝、须尽此杯中物。
莫把閒愁千万斛,题湿酒家墙壁。
石畔泉流,林间风起,飐数枝香雪。
一樽酹取,千秋射虎人杰。
况值北雁初归,岩花随饮兴,共参差发。
何限向来哀乐事,一笑浮沤生灭。
日落帆轻,花欹帽重,暝翠侵毛发。
濒行恋恋,空山定好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