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作重楼,枝为花葆,一桑宝兆飞龙。
宋社重兴、高光再食,三分已有成功。能存正统。
益州小、丰沛可同。君臣齐力,千里偏安,与贼争雄。
天教季汉匆匆。难起隆中,易复关中。
二表三书,春秋相翼,血诚总贯长虹。
我来瞻拜,思燕涿、还生我公。
南阳耕罢,那得风雪,惨淡西东。
叶作重楼,枝为花葆,一桑宝兆飞龙。
宋社重兴、高光再食,三分已有成功。能存正统。
益州小、丰沛可同。君臣齐力,千里偏安,与贼争雄。
天教季汉匆匆。难起隆中,易复关中。
二表三书,春秋相翼,血诚总贯长虹。
我来瞻拜,思燕涿、还生我公。
南阳耕罢,那得风雪,惨淡西东。
此诗《庆春宫·过楼桑村和宋长白》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诗中描绘了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与敬仰之情,通过“叶作重楼,枝为花葆”这一开篇,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相联系,营造出一种深远的历史感。
“宋社重兴、高光再食,三分已有成功。”这几句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即对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赞颂。诗中提到的“宋社重兴”暗指蜀汉的复兴,“高光再食”则借用了古代帝王登基时的仪式,象征着蜀汉政权的再次崛起。“三分已有成功”,则是对刘备、诸葛亮等蜀汉领袖们在三国鼎立局势中的卓越贡献的肯定。
接下来,“能存正统。益州小、丰沛可同。君臣齐力,千里偏安,与贼争雄。”这几句进一步赞扬了蜀汉政权在艰难环境中坚持正统,与强大的敌人进行斗争,最终在千里之地建立稳定的局面。这里“益州小”与“丰沛可同”形成对比,强调了蜀汉政权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依靠君臣一心的努力,取得了与强敌抗衡的成就。
“天教季汉匆匆。难起隆中,易复关中。二表三书,春秋相翼,血诚总贯长虹。”这几句是对刘备与诸葛亮关系的深情描绘。其中,“季汉”指蜀汉,与“隆中”、“关中”相对应,分别代表了刘备的隐居之地与蜀汉的核心区域。而“二表三书”指的是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隆中对》和多次上书请求增援或战略建议,体现了诸葛亮对蜀汉事业的忠诚与智慧。最后,“血诚总贯长虹”表达了对诸葛亮忠心耿耿、为国捐躯精神的高度赞扬。
最后,“我来瞻拜,思燕涿、还生我公。南阳耕罢,那得风雪,惨淡西东。”这几句表达了诗人亲自来到楼桑村,缅怀历史人物的情感。通过“瞻拜”、“思燕涿”等动作,展现了对历史人物的崇敬之情。同时,以“南阳耕罢”暗示诸葛亮曾隐居南阳,而“那得风雪,惨淡西东”则表达了对诸葛亮命运多舛、最终英年早逝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与赞美,不仅展现了对蜀汉政权及其领袖们的高度评价,也蕴含了对历史变迁、英雄气概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