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哉子瞻幽思幽,禄仕恰值熙宁秋。
钱塘通守岂行志,偶然寄兴游汀洲。
蒿目新法救不得,无已与世为沉浮。
柏堂竹阁每题句,亦知此邦不久留。
君不见往来八州牧,或岭南、或冀北,昨年曾记吟浮休。
惜哉子瞻幽思幽,禄仕恰值熙宁秋。
钱塘通守岂行志,偶然寄兴游汀洲。
蒿目新法救不得,无已与世为沉浮。
柏堂竹阁每题句,亦知此邦不久留。
君不见往来八州牧,或岭南、或冀北,昨年曾记吟浮休。
这首诗是清朝乾隆皇帝弘历所作,名为《和苏轼游西湖三首韵(其二)》。诗中以苏轼的经历为引,表达了对苏轼深沉思绪的同情与理解。苏轼在熙宁年间担任杭州通判,面对新法的推行,他虽心有忧虑却也无奈地随波逐流。诗中提到苏轼在杭州的柏堂竹阁题写诗句,预感自己在此地停留的时间不会长久。最后,诗人以“君不见往来八州牧”一句,联想到历史上众多官员的迁徙,强调了人生的无常与命运的不可预测。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是对历史人物的缅怀,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目阻天阊高,河山蔽荒棘。
岂真巫咸愚,竟铩大鹏翼。
万妙罗寸畦,一瞬了声色。
谷神不守中,筋骸遭蠹贼。
今我废无为,犹能事庖湢。
苦效蚕恋桑,蠕蠕日三食。
竟有乱绪丝,纷来缭胸臆。
雀肉能几何,饿鹰惨相逼。
窄厈缠紧云,乌由避残刻?
坤灵扬清风,庶乎燄垆熄。
大儿从我寝,小随祖母眠。
空房未忍入,往往白昼键。
微风鸣纸窗,疏竹凄生烟。
虽有明月时,曾无鬓影妍。
或汝魂恋兹,倦还凭谁肩。
穗帐馀泪痕,是汝昔所弹。
汝昔有爱女,先汝死十年。
近态当益娇,依依汝膝前。
汝或以兹慰,吾心差少安。
伤哉悲女心,复因悲汝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