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对青山五月寒,朝朝暮暮此看山。
风来翠瀑青松外,人在珠宫贝阙閒。
诗客归时文几静,棋僧去后画枰閒。
禅床一被清眠熟,梦把渔竿钓碧湾。
槐对青山五月寒,朝朝暮暮此看山。
风来翠瀑青松外,人在珠宫贝阙閒。
诗客归时文几静,棋僧去后画枰閒。
禅床一被清眠熟,梦把渔竿钓碧湾。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诗人在五月时节,于青山中感受寒意的景象。开篇“槐对青山五月寒”即设定了整个诗篇的氛围,通过槐树与青山的呼应,传达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情怀。紧接着,“朝朝暮暮此看山”表明诗人对于这片山色的观赏已经成为日常,不仅时间上有持续性,情感上也有着深刻的投入。
风景描写在“风来翠瀑青松外,人在珠宫贝阙閒”中达到高潮。这里的“翠瀑”形容瀑布如翡翠般的美丽,而“珠宫贝阙閒”则是对诗人所居之地的精致描绘,珠和贝都是珍贵物品的象征,通过它们来修饰宫阙,不仅展示了诗人的住处华美,而且也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隐逸山林的心境。
接下来的“诗客归时文几静,棋僧去后画枰閒”则转向人物活动的描写。诗人在归家之时,仍保持着文雅静谧的生活状态,而棋僧(指下棋的和尚)离开之后,留下的不仅是空旷的棋盘,更有深远的寂寞感觉。
最后,“禅床一被清眠熟,梦把渔竿钓碧湾”表达了诗人对于禅定生活的向往。通过“一被清眠熟”,诗人展现出一种心灵上的平静与满足,而“梦把渔竿钓碧湾”则是对自由自在、超脱尘世的一种向往,渔竿和碧湾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这首诗通过对山色、风景以及人物活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切感悟,以及对于一种超然物外生活状态的向往。
槁容而毳衣,殆不逾于中人。
而于祖道颠危之秋,勃然而中兴。
知我亦何幸,自幼及壮。出入其户庭,俯仰其藩篱。
而其道德之精华,未能略窥其毫微。
譬如戴天履地于终日,而其高明深厚所不能知。
惟闻孔子之殁一百年而生孟子,释迦之寂二千岁而有禅师。
拜手稽首,堂堂乎三界之依者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