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竞宠利,嗜进无肯休。
山林槁项辈,又乏经济谋。
朅来半隐寮,再拜瞻吕侯。
袖手辞富贵,结庐清且幽。
我从为儿时,久矣闻风流。
父老数时贤,若人真少俦。
已覆金瓯名,姑作绿野游。
四海望霖雨,争欲挽之留。
向来钓璜老,一出扶宗周。
廊庙方侧席,公肯幡然不。
举世竞宠利,嗜进无肯休。
山林槁项辈,又乏经济谋。
朅来半隐寮,再拜瞻吕侯。
袖手辞富贵,结庐清且幽。
我从为儿时,久矣闻风流。
父老数时贤,若人真少俦。
已覆金瓯名,姑作绿野游。
四海望霖雨,争欲挽之留。
向来钓璜老,一出扶宗周。
廊庙方侧席,公肯幡然不。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世俗功名利禄的淡泊态度和追求自然山林生活的愿望。诗中通过“举世竞宠利,嗜进无肯休”开篇,揭示了世人对于物质财富的无餍追逐,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象的不屑一顾。接着,“山林槁项辈,又乏经济谋”则显示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物质追求的淡漠。
“朅来半隐寮,再拜瞻吕侯”这一句,透露出诗人欲隐居山林,远离尘世喧嚣的心愿。"袖手辞富贵,结庐清且幽"则更进一步地表达了诗人的这种志向和选择。
“我从为儿时,久矣闻风流”这一句,则是诗人回忆自幼便耳濡目染于高洁之士的风范。"父老数时贤,若人真少俦"表达了诗人对于前人的敬仰和对后辈的期望。
“已覆金瓯名,姑作绿野游”则是诗人放弃功名利禄,选择隐逸生活的决心。“四海望霖雨,争欲挽之留”可能是在比喻世人对于天赋才能的人才如同期待及时雨露般急切。
“向来钓璜老,一出扶宗周”则是诗人对古代隐逸者的赞美,他们能够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帮助家族和国家。“廊庙方侧席,公肯幡然不”可能是在询问或期盼着有识之士能否像古人一样,以德行和才华来扶持宗族和社会。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比世俗与隐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高洁品格和自然美好的追求,以及对于功名利禄的超然物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