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香闻晓莲,水国雨馀天。
天气正得所,客心刚悄然。
乱兵何日息,故老几人全。
此际难消遣,从来未学禅。
清香闻晓莲,水国雨馀天。
天气正得所,客心刚悄然。
乱兵何日息,故老几人全。
此际难消遣,从来未学禅。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谷的《中秋》。首句“清香闻晓莲,水国雨馀天”描绘了中秋节气爽、荷花盛开以及时逢雨季的景象,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恬静而淡雅的情怀。
接下来的“天气正得所,客心刚悄然”表达了诗人在这和谐之际虽身处他乡,但内心却感到一份难以言说的平静与满足。这两句通过对“天气”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感受,是一种超脱世俗纷争的心境。
然而,在诗歌的后半部分,“乱兵何日息,故老几人全”则流露出一丝忧虑和悲哀。诗人通过对战乱与和平的渴望,以及对于故土老人的关切,表达了对国家安宁和人民幸福深切的期盼。
最后,“此际难消遣,從來未學禪”则是在这种内心的矛盾和外界的冲突中,诗人表达了一种无奈与困惑。诗人虽然在寻求一种超然物外的心灵寄托,但却承认自己“未学禅”,无法像佛家修炼那样彻底放下尘世牵挂。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功力,更透露了一种时代的沉重与个人内心的矛盾,是唐代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交织的产物。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