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酲作恼未惺松,一对湖光酒病空。
身到吴中无好处,三年两度上垂虹。
宿酲作恼未惺松,一对湖光酒病空。
身到吴中无好处,三年两度上垂虹。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所作,名为《再登垂虹亭三首(其二)》。从诗句来看,诗人似乎在表达一种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现实中的不如意。
"宿酲作恼未惺松,一对湖光酒病空。"
这里,"宿酲"指的是宿醉后的烦躁,而"作恼"则是这种情绪的外在表现。"未惺松"可能暗示着诗人心境不宁,难以平静。而接下来的"一对湖光酒病空"则描绘了一种无奈与虚幻,似乎是在说面对美丽的湖光,即使有酒相伴,但内心的烦恼和空虚依然如影随形。
"身到吴中无好处,三年两度上垂虹。"
这里的"身到吴中"可能指的是诗人来到了一个名为吴中的地方,而"无好处"则表达了对这个地方没有特别喜爱或留恋之情。接下来的"三年两度上垂虹",则是说在过去的三年里,诗人两次登上了名为垂虹的亭子,这可能是一个充满美好回忆的地方。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性。
我行杉木道,弛辔长涧东。
伤哉半菽子,复此巨浸攻。
沙石半川原,阡陌无遗踪。
室庐或仅存,釜甑久已空。
压溺馀鳏孤,悲号走哀恫。
赙恤岂不勤,丧养何能供。
我非肉食徒,自闭一亩宫。
箪瓢正可乐,禹稷安能同。
朅来一经行,歔欷涕无从。
所惭越尊俎,岂惮劳吾躬。
攀跻倦冢顶,永啸回凄风。
眷焉抚四海,失志嗟何穷。
鹦鹉言犹在,琵琶事已非。
伤心瘴江水,同渡不同归。
池有灵泉泉有龙,高僧深隐梵王宫。
云林百里如屏障,安乐山西一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