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杉木长涧四首·其一》
《杉木长涧四首·其一》全文
宋 / 朱熹   形式: 古风

我行杉木道,弛辔长涧东。

伤哉半菽子,复此巨浸攻。

沙石半川原,阡陌无遗踪。

室庐或仅存,釜甑久已空。

压溺馀鳏孤,悲号走哀恫。

赙恤岂不勤,丧养何能供。

我非肉食徒,自闭一亩宫。

箪瓢正可乐,禹稷安能同。

朅来一经行,歔欷涕无从。

所惭越尊俎,岂惮劳吾躬。

攀跻倦冢顶,永啸回凄风。

眷焉抚四海,失志嗟何穷。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朱熹在杉木道上行走时所见的荒凉景象,以及对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诗中通过“半菽子”、“巨浸攻”、“沙石半川原”、“阡陌无遗踪”等描述,展现了战乱或灾祸后土地的荒芜和人民生活的困苦。朱熹对于这种情景感到痛心,表达了他作为士大夫,面对百姓疾苦时内心的挣扎与无奈。

“室庐或仅存,釜甑久已空”,写出了房屋虽存但炊具已空,象征着人民生活极度贫困。接着,“压溺馀鳏孤,悲号走哀恫”,描述了被洪水或灾难压倒的老人、孤儿们的悲惨境遇,他们四处哀嚎,寻求帮助。

朱熹提到自己并非只追求物质享受的人,而是坚守自己的道德准则,选择闭门读书,过着简朴的生活。“箪瓢正可乐,禹稷安能同”,意思是说,虽然自己无法像大禹和后稷那样治理国家,使人民丰衣足食,但他可以满足于简陋的生活,享受读书的乐趣。

最后,“朅来一经行,歔欷涕无从”,表达了诗人亲自来到灾区,目睹百姓苦难时的悲伤之情,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内心的痛苦。他对自己未能为民众提供更多实际帮助而感到羞愧,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治理者的期望,希望他们能解决民生问题,让人民不再遭受苦难。

整体而言,这首诗体现了朱熹作为儒家学者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民众疾苦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反映了他在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责任之间的思考与挣扎。

作者介绍
朱熹

朱熹
朝代:宋   字:元晦   号:晦庵   籍贯:云谷老   生辰: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猜你喜欢

出雁荡回望常云峰

游遍名山未肯休,征车已发尚回眸。

高峰亦似多情思,百里依然一探头。

(0)

次韵前人怀阙下偶成三首·其一

秘殿称觞上寿时,御香气馥晓风微。

天颜密迩孤臣幸,四十年前一布衣。

(0)

杭州八咏·其二中和堂

老来重守凤凰城,千里人心岂易平。

乐职古贤形颂叹,中和诗不为虚名。

(0)

湖北运使学士十二弟扬生日

原上分飞羡鹡鸰,今遥荆渚昔离青。

诞辰一纪阻良会,庆席百杯新永龄。

对局每思樵客斧,爇香长奉老人星。

辛勤五福康宁术,见说时看内景经。

(0)

次韵郡斋偶成

两火一刀名素胜,十分双涧地长灵。

常心曾为乘华舫,好手应难作画屏。

北海楼前千里静,南山天末四时青。

蓬莱自是仙家景,解使诗翁醉眼醒。

(0)

次韵文同学士春雪

东皇欲报丰年信,千里同云六幕阴。

遇景大吟诗将手,与民偕乐使君心。

锦城阔暖无多积,岷岭高寒旋觉深。

最是西园花木好,晓来妆点作瑶林。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李斯 曾参 吕不韦 公羊高 谷梁赤 宁戚 孔子 墨子 江采萍 徐惠 李朝威 李延寿 房玄龄 吴理堂 邹弢 孙梁 洪昇 郭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