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诸暨姚公步谒宗祠祖墓止族兄鲁斋先生之琴宅蒙族人次第招饮留十一日始行作诗记事兼留别得六章·其一》
《过诸暨姚公步谒宗祠祖墓止族兄鲁斋先生之琴宅蒙族人次第招饮留十一日始行作诗记事兼留别得六章·其一》全文
清 / 姚燮   形式: 古风

平江衍万山,高原势一束。

樾荫横天梯,照人有清绿。

商水分宋支,我祖宅始筑。

五马趋连塘,六垄结雄局。

绵世二十传,世训守耕读。

一村千馀家,一姓无异族。

亟亟谋稻桑,在在立乡塾。

清门虽庶人,饮之太素朴。

似我跅弛身,得毋宗党辱?

溪水多沦涟,惧为出山浊。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诸暨姚公步访问宗祠祖墓,拜访族兄鲁斋先生的琴宅,并在此停留十一天后才离开的场景。诗中充满了对家族历史的回顾与感慨,以及对宗族文化的尊重和怀念。

首句“平江衍万山,高原势一束”描绘了山脉延绵,江河平缓流淌的自然景观,隐喻着家族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接着,“樾荫横天梯,照人有清绿”则以树木的浓荫和清澈的绿色,象征家族的繁盛与纯净。

“商水分宋支,我祖宅始筑”两句,通过历史的变迁,强调了家族的起源和发展。接下来,“五马趋连塘,六垄结雄局”描绘了家族繁荣的景象,五马代表显赫的地位,连塘和六垄则象征着家族的广阔土地和强盛势力。

“绵世二十传,世训守耕读”表达了家族传承的悠久历史和重视教育的传统。“一村千馀家,一姓无异族”则展现了家族的团结与和谐。接下来,“亟亟谋稻桑,在在立乡塾”描述了家族成员努力耕作和兴办学校的情景,体现了家族对农业生产和教育的重视。

“清门虽庶人,饮之太素朴”一句,赞美了家族成员即使身处平凡,也保持着朴素而高尚的生活态度。最后,“似我跅弛身,得毋宗党辱?”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未能更好地继承家族传统和光大宗族的自责和愧疚。最后一句“溪水多沦涟,惧为出山浊”则以溪水的波动和可能的污染,警示自己和家族要保持纯洁,避免被外界的诱惑所侵蚀。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家族历史的自豪,也有对家族传统的坚守,同时还有对个人责任的反思和对家族未来的忧虑,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家族情怀。

作者介绍
姚燮

姚燮
朝代:清   字:梅伯   号:复庄   籍贯:浙江镇海(今宁波北仑)   生辰:1805—1864

姚燮(1805—1864)晚清文学家、画家。字梅伯,号复庄,又号大梅山民、上湖生、某伯、大某山民、复翁、复道人、野桥、东海生等,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北仑区人。道光举人,以著作教授终身。治学广涉经史、地理、释道、戏曲、小说、红学、诗歌、书画。著有《今乐考证》、《大梅山馆集》、《疏影楼词》等。
猜你喜欢

画屏红梅花二首·其二

罗浮山下月昏黄,曾倚春风试淡妆。

今夜画屏银烛冷,却啼红泪湿衣裳。

(0)

泊瓜洲

山寺清钟晓,江帆细雨秋。

瓜洲三日泊,不为阻风留。

(0)

和孙思和西庄联句韵

白云封石壁,修竹护村庄。

烟火长林外,笙歌古道傍。

谩论倾肺腑,兼得话农桑。

想象三时雨,依稀百合香。

人应誇二美,吾亦诧微长。

几日交欢地,真教尔汝忘。

(0)

送欧大行还朝

鸭绿江头送棹声,东风吹泪若为情。

人间离别伤今日,天上音容隔此生。

衡浦雁回惊远梦,洞庭春尽渺归程。

遥知万里相思处,南斗横斜片月明。

(0)

咏庭中西府海棠

雨霁群蜂罢午衙,婆娑嘉树斗芳华。

分来海上仙家种,散出空中天女花。

旭日半舒西蜀锦,轻云遥映赤城霞。

移灯照处人如玉,灿灿馀辉射碧纱。

(0)

张君为余貌小像二一野服一冠裳皆肖戏赋一律效长庆体

荷衣芰制旧丰神,束带簪冠自主宾。

剩有丹青称独步,顿令形影共三人。

若为浓笔兼枯笔,莫问前身与后身。

欲识生平丘壑意,请从阿堵辨吾真。

(0)
诗词分类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诗人
李纲 刘敞 孙承恩 何景明 薛瑄 黄衷 邵雍 李东阳 戴亨 湛若水 区大相 王恭 张弼 郑孝胥 辛弃疾 欧阳修 刘攽 陈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