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寻双树叩三乘,竹院空留塔影层。
结厦亦飞云外锡,登山时度水边藤。
应疑朱户非蓬户,始信诗僧即圣僧。
若遇北宗相问讯,阿獠今复有南能。
共寻双树叩三乘,竹院空留塔影层。
结厦亦飞云外锡,登山时度水边藤。
应疑朱户非蓬户,始信诗僧即圣僧。
若遇北宗相问讯,阿獠今复有南能。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里与友人一同探访僧寺的情景,充满了禅意和哲理。首联“共寻双树叩三乘,竹院空留塔影层”描绘了寻访僧寺的场景,双树象征着佛教中的两棵树,三乘则指小乘、大乘和密乘,这里借以表达对佛法的追求。竹院中空留塔影,既展现了寺院的静谧,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
颔联“结厦亦飞云外锡,登山时度水边藤”进一步描绘了僧人的生活状态,他们云游四方,结庐山林,与自然和谐共生。登山时,藤蔓相伴,既体现了僧侣的生活简朴,也寓意着修行之路的曲折与坚韧。
颈联“应疑朱户非蓬户,始信诗僧即圣僧”表达了对僧侣身份的重新认识,从世俗的观念中跳出,认识到真正的圣僧不仅在言行上遵循佛法,在诗歌创作中也能体现其智慧与境界,如同朱门之内的圣贤。
尾联“若遇北宗相问讯,阿獠今复有南能”则是对僧侣之间传承与交流的期待,希望在南北宗的交流中,能够继续发扬佛法的精义,如同阿獠(唐代高僧)与南能(宋代禅师)之间的传承一样,延续佛法的智慧与精神。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描绘与僧侣的交往与对话,展现了对佛法、自然、生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传统禅宗文化的尊重与传承。
东西雁翅,两作飞楼,江间一片沉浮。
四角呜呜,螺声飒起高秋。
凄凉尉佗台上,恨边声,飞满炎州。
风吞吐,尽秦关汉塞,处处含愁。
绝对似金笳催泪,与明妃、诸曲哀怨同流。
未曙频吹,匆匆人马难留。
无边战魂惊起,逐行营、朝暮啾啾。
那管得,一军中、人尽白头。
羡新州,咫尺羊城,兰舟五日即到。
竻竹阴中,蒲葵影外,野鹿时相召。
讲堂开,允溪绕、祭酒多閒但长啸。凭眺。
有碧山廿四,秦眉娟妙。荔枝未少。
似丁香、一样雌雄小。
与盘中、红蓿芬馨共啖,谁似儒官好。
玉杯篇,洞玑草。休叹笺经苦不早。为道。
一毡虽冷,诸生师保。
白州山,烟明雨媚,梁家秀出飞琼。
宅边香井水,绿珠多饮,作弄笛仙灵。
远归双笛好,是茵于、传得奇声。
向细犊车中、响飞散满瑶京。妆成。
懒缝丝布,懊侬新曲,吹彻青冥。
曲多馀十五,石家教弟子,宋韡知名。
汉妃时妙舞,笑翾风、难斗身轻。
喜不负、鲜葩一坠,千载芬馨。
大同破。犹记姜家作祸。
藩王邸、边草上墙,紫兔黄羊啮花朵。葱香雪饼大。
围坐。
双姬泥我,琵琶弄、争唱玉郎,道是西宫内人作。
康陵旧经过。有无里雕旗,三里龙舸。
豹房亲上葳蕤锁。
爱贾屋妖冶,雁门妆束,金元杂剧教婀娜。
于回辇无奈。烽火。御楼堕。任马踏含桃,人摘蘋果。
槐龙阴暖花当卧。怕对对悲篥。叫云相和。
凄酸难听,语客去,及早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