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滴铜壶恰半,月到天心正圆。
人在子规声处,几回欲眠不眠。
漏滴铜壶恰半,月到天心正圆。
人在子规声处,几回欲眠不眠。
这首诗描绘了深夜客居他乡的情景,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和人物情感的交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
“漏滴铜壶恰半”,铜壶滴漏是古代计时工具,滴水的声音在寂静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暗示时间的流逝。“恰半”二字,既点明了时间已过半夜,又透露出一种微妙的平衡感,仿佛时间在这一刻被凝固。
“月到天心正圆”,月亮升至天空中央,圆满而明亮,为黑暗的夜空增添了一抹温柔的光亮。这一句不仅描绘了自然美景,也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满足。
“人在子规声处”,子规即杜鹃鸟,其叫声凄厉哀婉,常被用来表达离愁别绪或思乡之情。诗人置身于这熟悉的鸟鸣声中,引发了对远方家人的思念,以及对自身孤独处境的感慨。
“几回欲眠不眠”,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在如此宁静而又充满思念的夜晚,本应是容易入睡的时候,但思绪万千,难以入眠。这种状态反映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既有对外在环境的适应,也有对内心情感的深刻探索。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象征意义的语言,展现了深夜客居的孤独、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金张七叶贵,出入珥汉貂。
亦有张仲蔚,中园隐蓬蒿。
穷达自有分,贵贱匪一镳。
谁知衡茅中,于焉可逍遥。
閒从闵叔饭,幸有颜氏瓢。
夜来白露团,商声振林飙。
泠然白云章,远和绿水谣。
缄辞寄三岛,目极天寥寥。
丈夫一言合,不论故与新。
倾盖即相许,白首如路人。
夕为牛下士,旦作座上宾。
吐论即见收,扬芳及后尘。
岂无私嬖谗,不能间其亲。
虞卿起相赵,五羖西入秦。
一旦鱼水欢,举属疏贱臣。
志士慕知己,临风一驰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