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水旱便流离,风景萧条思惨悽。
到处唤春空有鸟,连村报晓寂无鸡。
颓垣废井荒芜宅,垢面蓬头瘦损妻。
更有社公同寂寞,年来不复享豚蹄。
一经水旱便流离,风景萧条思惨悽。
到处唤春空有鸟,连村报晓寂无鸡。
颓垣废井荒芜宅,垢面蓬头瘦损妻。
更有社公同寂寞,年来不复享豚蹄。
这首明代诗人龚诩的《甲戌民风近体寄叶给事八首(其六)》描绘了战乱后农村的凄凉景象。首句“一经水旱便流离”,揭示了农民生活的脆弱,稍有天灾人祸就会生活动荡。接下来的“风景萧条思惨悽”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荒凉和人们心情的悲苦。
“到处唤春空有鸟”写出了春天的到来,但鸟儿的鸣叫却显得空洞,没有往日的生机,反映出人烟稀少的寂静。“连村报晓寂无鸡”则通过乡村早晨的宁静,无声的鸡鸣,强化了村庄的荒凉和生活的停滞。
“颓垣废井荒芜宅,垢面蓬头瘦损妻”细致地刻画了村民的困苦,房屋破败,人面憔悴,妻子因贫困而瘦弱不堪。最后,“更有社公同寂寞,年来不复享豚蹄”以社公(土地神)的孤独和祭祀的中断,表达了整个社区的衰落和昔日生活的消逝。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生动的细节描绘,展现了战乱后农村凋敝、民生艰难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深深忧虑。
频年送行客,酒罄诗不工。
最晚与君别,柰此百感丛。
岐山有鸣凤,雅颂移豳风。
于时二老生,出处海上同。
曹刘对匕箸,失色一语中。
明朝蜀江水,不与灞浐通。
人心起毫末,世故关鸿蒙。
乃知贫贱交,不下王霸功。
霜根宿病骥,云帆背蜚鸿。
秋水能隔人,白蘋况连空。
相从自束发,各去随转蓬。
今怀欣有合,后会苦未重。
鲈鱼直万钱,羊酪醅一钟。
愿君养盛年,我友半已翁。
抱愁莫遣朱弦鸣,此声更与愁人听。
江边一闻琵琶语,月惨风悽如动情。
何况思妇伤幽独,少年多艺颜如玉。
江州司马廊庙人,暮上谏书朝放逐。
轻拢细撚忍泪弹,开樽侧耳思惘然。
一诗说尽两心事,遗音翻入歌舞筵。
此翁诗名自千古,诵诗亦叹琵琶女。
谁惜亭前泊舟客,颇为漂零动悽楚。
邻家故妓春风手,此曲每侑浇愁酒。
今宵月影祇三人,倚栏长啸空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