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莫道人·其一》
《寄莫道人·其一》全文
宋 / 陈文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麻]韵

林木自春兰自芽,游山过我兴何赊。

铁桥问径最高顶,石洞开云随处家。

人讶长年能绿发,我知真性即丹砂。

谈锋未了归途速,一雨洗尘清可涯。

(0)
注释
自春:自然而然地在春天。
过我:经过我,指的是作者的游历。
铁桥:坚固的桥梁。
长年:常年累月。
绿发:形容头发乌黑,这里可能象征青春活力。
真性:真实的本性。
丹砂:古人认为丹砂可以养生驻颜,这里可能象征内在的纯净。
谈锋:谈话的兴致。
清可涯:形容心境清澈无边。
翻译
春天的树林中兰花自然发芽,游山玩水让我心情舒畅无比。
我询问路径,目标直指最高的山顶,石洞云雾缭绕,仿佛处处都是我的归宿。
人们惊讶我常年保持黑发如青,我深知这是源于内心的纯真和赤诚。
谈话正酣,却已临近归程,一场雨洗净尘埃,让人心境清澈无边。
鉴赏

这首宋诗《寄莫道人(其一)》是陈文孙所作,描绘了诗人游历山川时的心境与感悟。首句“林木自春兰自芽”,以自然景象起笔,展现出春天生机盎然的场景,暗示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自然的亲近。接下来的“游山过我兴何赊”表达了诗人游山的兴致浓厚,流露出闲适自在的情感。

“铁桥问径最高顶”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情景,通过“铁桥”和“最高顶”展现了山势的险峻,也寓含着诗人不畏艰险的精神。而“石洞开云随处家”则借石洞隐喻超脱尘世的理想居所,体现了诗人追求隐逸生活的愿望。

“人讶长年能绿发”一句,运用夸张手法,表达诗人虽年岁已高但容颜常青,暗指其心境年轻,精神饱满。最后,“我知真性即丹砂”揭示了诗人对道家修炼的理解,认为保持真性如丹砂般纯粹是长寿的秘诀。

结尾“谈锋未了归途速,一雨洗尘清可涯”则以雨后清新为喻,言谈未尽之际,诗人急于归去享受这份宁静,雨后的洗涤象征着心灵的净化,意境深远。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游山为线索,融入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宋代士人的山水情怀和隐逸理想。

作者介绍

陈文孙
朝代:宋

陈文孙,三山(今福建福州)人。理宗绍定中知博罗县(明嘉靖《惠州府志》卷三)。后知封州(清乾隆《广东通志》卷二六)。今录诗二首。
猜你喜欢

和抟霄韵代水陆疏文因其韵为诗十首·其九

浪迹西游岁月深,临风谁识湛然心。

斯文将丧儒风歇,真智难明佛日沈。

佳茗暂尝轰雪浪,正声聊作鼓雷音。

年来逸兴十分切,准备求真入道林。

(0)

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七首·其一

桃源刘,凤楼萧,镌冰斲玉哦通宵。

珠玑错落照兰室,龙蛇偃蹇蟠霜绡。

和我新诗使予起,却得琼瑰酬木李。

边城十载绝知音,琴断七弦鹤亦死。

而今得识君恣容,胸中郁结涣然空。

诗坛君可据上位,笔力我甘居下风。

笔阵文场宽且绰,驰骋看君能矍铄。

学海波澜千顷陂,厌饫经书烂该博。

几时把手潇湘边,生涯自有壶中天。

鸣榔一笑舟浮莲,沧波万里凝苍烟。

(0)

读唐人诗

悲秋才罢又伤春,洛浦迷魂泽畔身。

尘事转头都是梦,总将哀怨属何人。

(0)

次韵鲁斋登高山见寄

山上元来更有山,梯云拾级不辞艰。

五车合着烟霞外,三尺潺流水石间。

(0)

秋兴·其一

多难逢秋易感伤,萧条忽觉近重阳。

荒村风雨行人少,故里烟尘病日长。

太史藏山书未就,少师入海梦难忘。

愁极每疑彭泽令,便将何道出羲皇。

(0)

次童以清韵

山城二月百花开,喜代元戎报捷来。

县小适逢多事日,时危须仗出群才。

乌丝写就云生沼,白纻裁成月满台。

为有幽期常极目,晴空双鹤自飞回。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苏洵 吕南公 朱敦儒 王国维 屈原 梁启超 骆宾王 纳兰性德 颜真卿 韦庄 皇甫冉 丘浚 程嘉燧 陈三立 薛能 张继先 钱谦益 邓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