燔烟上起夜无风,峙立星坛对倚空。
万象芒寒天在北,九霄云敛月当中。
香随龙衮瞻依近,声奏箫韶陟降通。
郊献礼成春二日,泰阶平处仰神功。
燔烟上起夜无风,峙立星坛对倚空。
万象芒寒天在北,九霄云敛月当中。
香随龙衮瞻依近,声奏箫韶陟降通。
郊献礼成春二日,泰阶平处仰神功。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星辰坛上的一幅壮丽景象。首联“燔烟上起夜无风,峙立星坛对倚空”以“燔烟”起笔,烟雾缭绕,与夜色融为一体,虽无风却能感受到一种静谧而庄严的氛围。接着“峙立星坛对倚空”则点明了地点,坛台矗立于星空之下,与天空形成了一种和谐的对峙关系。
颔联“万象芒寒天在北,九霄云敛月当中”进一步扩展了画面,将整个宇宙的景象融入其中。北天的星辰仿佛在寒芒中闪烁,而中央的月亮被云层轻轻收敛,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意境。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广阔的宇宙与具体的月光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颈联“香随龙衮瞻依近,声奏箫韶陟降通”转而描述了仪式的庄重与神圣。香烟随着龙袍的轻拂缓缓上升,似乎与天地间的灵气相呼应;箫韶之音在空中回荡,连接着人间与神界的通道,表达了人们对神灵的敬仰与祈求。
尾联“郊献礼成春二日,泰阶平处仰神功”总结了整个场景的意义。在春日的郊外,通过献祭的仪式,人们完成了对神灵的敬拜,期待神灵的庇佑与恩赐。这里的“泰阶平处”象征着和平与安宁,表达了人们对神灵力量的敬畏与感激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古代祭祀仪式的庄严与神圣,同时也传达了人与自然、人与神之间的和谐共存的美好愿景。
唐生宿有耽书癖,早岁下帷穷铁摘。
赋就还称八斗才,剑成自倚千人敌。
岂知明月翻暗投,不觉青春易抛掷。
去年辞我游浈阳,南山水石为生色。
芒屦行经碧落天,墨痕渍在云华壁。
山中未具郤卿橐,道傍争避朱公席。
君有腾骧八尺身,何为蹩躠羁风尘。
尔非广柳车中客,亦岂皋桥庑下人。
劝君归来且莫嗔,城南万雉连通津。
青翰翠被堪娱日,柳眼桃心竞发春。
割角谁轻王粲少,曝衣难笑阮家贫。
旧时彩笔休轻掷,此日河东赋颂新。
谁剪生绡画神鲤,黄金作鳞丹砂尾。
大者矫健凌飞涛,小者唼喋随波起。
赤日簸弄扶桑潮,此鱼有意排青霄。
气连海岱成肤寸,势挽天河注沃焦。
良工画此有深意,不独研机在山水。
君臣遇合将无同,龙变云蒸亦如此。
燕市何人购此图,宝之不减双璠玙。
持归华屋生烟雾,倏尔沧洲落五湖。
是日天高秋瑟瑟,宾客满堂皆动色。
朱弦喜奏凤将雏,瑶阶更叶兰生日。
知是祯符不偶然,麒麟事业旧青毡。
佩刀王氏元名德,经术玄成本象贤。
腐儒亦解知英物,看尔扶摇上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