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鲤鱼图为大司徒三川刘公赋》
《鲤鱼图为大司徒三川刘公赋》全文
明 / 黎民表   形式: 古风

谁剪生绡画神鲤,黄金作鳞丹砂尾。

大者矫健凌飞涛,小者唼喋随波起。

赤日簸弄扶桑潮,此鱼有意排青霄。

气连海岱成肤寸,势挽天河注沃焦。

良工画此有深意,不独研机在山水。

君臣遇合将无同,龙变云蒸亦如此。

燕市何人购此图,宝之不减双璠玙。

持归华屋生烟雾,倏尔沧洲落五湖。

是日天高秋瑟瑟,宾客满堂皆动色。

朱弦喜奏凤将雏,瑶阶更叶兰生日。

知是祯符不偶然,麒麟事业旧青毡。

佩刀王氏元名德,经术玄成本象贤。

腐儒亦解知英物,看尔扶摇上九天。

(0)
鉴赏

这首明代黎民表的《鲤鱼图为大司徒三川刘公赋》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神鲤图景,以精湛的笔墨赞美了画中鲤鱼的栩栩如生和象征意义。诗人首先惊叹于画家的技艺,能以生绡画出跃动的神鲤,鳞片如黄金般闪耀,尾鳍如丹砂般鲜艳。大鲤鱼矫健有力,小者活泼可爱,与波涛共舞。

接着,诗人赋予鲤鱼超越寻常的寓意,它们如同日出时的扶桑潮,志向高远,欲排青霄。画面中的气势宏大,仿佛连海岱山河都为之缩为肤寸,天河也为之倾注。这不仅是对画艺的赞赏,也是对君臣际遇的隐喻,寓意着国家的兴盛和个人的抱负。

诗人进一步指出,这幅画的价值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寓含深远的政治寓意。他推测,欣赏者如燕市之人,会珍视此图,视其价值不亚于珍贵的宝石。然而,画作的命运多变,可能瞬间从华屋移到江湖,象征着世事无常。

最后,诗人描述了画被展示的场景,天高气爽的秋季,宾客们看到此图,无不为之动容。音乐响起,庆祝的气氛浓厚,认为这幅画是吉祥的象征,预示着刘公的事业如麒麟般显赫。诗人以“腐儒”自谦,但仍能识得此画中的英杰之气,期待它能助刘公一飞冲天。

整首诗通过赞美鲤鱼图,巧妙地寓言了人事变迁和理想追求,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鉴赏力和对刘公的敬仰之情。

作者介绍

黎民表
朝代:明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猜你喜欢

送吕耕山从李广文之澄迈·其一

却笑耕山子,翻为渡海人。

个中知者少,此事与谁陈。

游藉儒官重,交从古道亲。

行行慎岐路,彼岸淼无垠。

(0)

舟中寄同学诸子

为语操舟者,中流好着篙。

微风生浦溆,一水尽波涛。

彼岸渺无际,予心郁以陶。

何时群动息,轻棹过江皋。

(0)

晚发石龙

昨枉故人信,无端事远游。

山城何日到,江水正东流。

身老难为客,心閒易觉秋。

最怜今夜月,孤棹别罗浮。

(0)

十二声诗·其十二蛙声

鼓吹近清晨,招呼洽比邻。

殷雷初发蛰,眢井亦知春。

世网难容物,心声疑动人。

泥涂堪溷迹,缄结莫逡巡。

(0)

东林七问·其五问夜

高枕得无事,出门胥有营。

红尘骑马客,白发听鸡声。

茅屋閒将老,蒲团坐到明。

相看同此意,谁浊更谁清。

(0)

十放诗·其八放驴

蹇驴欺我老,出郭故蹒跚。

尽日行吟苦,长风吹面寒。

归来语童仆,从此解鞯鞍。

相送秋田去,焉知世路难。

(0)
诗词分类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诗人
张洵佳 李洪 李英 乌斯道 卢楠 陈渊 董元恺 吴俨 唐之淳 张诩 曾广钧 释宝昙 杨时 谢逸 虞堪 罗伦 王弘诲 叶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