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都自古繁华地,冠盖优游萃五方。
比户清风人种竹,满川浓绿土宜桑。
凿龙山断开天阙,导洛波回载羽觞。
况有耆英诗酒乐,问君何处不如唐。
西都自古繁华地,冠盖优游萃五方。
比户清风人种竹,满川浓绿土宜桑。
凿龙山断开天阙,导洛波回载羽觞。
况有耆英诗酒乐,问君何处不如唐。
这首诗描绘了西都(即长安,即今陕西省西安市)的繁华景象。开篇两句“西都自古繁华地,冠盖优游萃五方”勾勒出一个繁华热闹的都市图景,其中“冠盖”指的是轿子和官帽,是当时官员外出的标志,“优游”则表达了人們在街上从容不迫的样子,“萃五方”则意味着来自五方的人们汇聚一地。
接下来的两句“比户清风人种竹,满川浓绿土宜桑”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的画面。这里,“比户清风”形容的是每家每戶都有清新的風,"人种竹"则表明人们在庭院中种植着竹子;"满川浓绿"写出了河流两岸郁郁葱葱的绿色,而“土宜桑”则指出这片土地适合种植桑树。
诗中的第三部分“凿龙山断开天阙,导洛波回载羽觞”展示了人与自然并存、互动的一面。“凿龙山断开天阙”可能在形容某个工程的宏大,即通过开凿山脉来连接或改变地理环境;“导洛波回载羽觞”则表现出水利建设对改善生活的积极影响,其中“羽觞”可能是古代的一种器物,用于盛放酒水。
最后两句“况有耆英诗酒乐,问君何处不如唐”则转向了文化和个人情感的层面。“况有耆英”指的是年长有经验的人,“诗酒乐”表明这些人在文学和宴饮中寻找乐趣;“问君何处不如唐”则是对听者提出的问题,询问在哪个地方不能比得上唐朝的繁荣。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风光、城市景观以及文化生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西都繁华文明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