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叶梦授龙图同游丹霞见和四绝句再次前韵·其二》
《叶梦授龙图同游丹霞见和四绝句再次前韵·其二》全文
宋 / 李纲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微]韵

渡水扪萝款石扉,杖藜同著旧缁衣。

犹嫌林下諠僮仆,欲学孤云野鹤飞。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叶梦授一同游览丹霞山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首句“渡水扪萝款石扉”,生动地描绘了两人穿越山水,攀援藤蔓,最终抵达目的地的场景。这里的“扪萝”即用手触摸藤蔓,形象地表现了行进过程中的艰难与探索精神。“款石扉”则暗示了到达了一个隐秘而宁静的地方,需要轻轻敲门以示尊重与礼貌。

次句“杖藜同著旧缁衣”,进一步展示了人物形象。杖藜,即手持拐杖,是年迈或行动不便者的象征;旧缁衣,则指穿着僧侣的黑色服装,暗示了两人可能有着超脱世俗、寻求内心平静的生活态度。这一句不仅描绘了外在的形象,也暗含了内在的精神追求。

第三句“犹嫌林下諠僮仆”,表达了对喧嚣尘世的厌倦,以及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这里的“林下”象征着远离尘嚣的自然环境,“諠”字则强调了外界的嘈杂与纷扰,与后文形成鲜明对比。

最后一句“欲学孤云野鹤飞”,则是全诗情感的高潮。孤云与野鹤,都是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象征。诗人渴望像它们一样,摆脱世俗的束缚,追求心灵的自由与宁静。这不仅是对自然之美的向往,更是对理想生活状态的追求与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共同追求隐逸生活的美好愿景,以及对自由与宁静生活的深深向往。

作者介绍
李纲

李纲
朝代:宋   字:伯纪   号:梁溪先生   生辰:1083年-1140年2月5日

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
猜你喜欢

南辕杂诗一百八章·其四十一

茕茕老若幼,负戴行路旁。

短喘接烦促,流汗身手僵。

前村去后市,计里纡且长。

往来日三五,未供一日粮。

云头火方赤,柳下风微凉。

顾之不敢憩,举步还踉跄。

(0)

哭徐编修师得短言二十八章拉杂写哀不能成篇幅也又何暇于文·其十八

我何贤兮,而蒙爱之私?

慰夫子之爱兮,而已无其时。

(0)

赠别黄鸿胪三十二韵

先生乃长者,阳和在眉宇。

拂拂如欲动,依依妙无语。

神静涤矜躁,意澹接邃古。

探其文章源,道义实根府。

吾师壶园徐,棱锷鲜可与。

论人及近今,倾心每私予。

忆昔祓江亭,衣冠九州聚。

澄绿泛卮色,西山过春雨。

灵鹤排天阊,仙衣上飙举。

始幸巢父孔,得识少陵杜。

高筵欢未终,纷纷堕林羽。

余亦被时弃,逡巡下江渚。

常登江上城,北望念鸿侣。

沙烟千里阔,秋色接荆楚。

良会古难继,何况异乡土?

今年三月晚,朔气缓春煦。

城阴似荒雪,郊色闭禾黍。

盘涡一转萍,复此对尊俎。

颇愿永遇乐,何计昔离苦?

庶几叩堂奥,引烛牖愚鲁。

天长日安系,愿在势偏阻。

朱光曜鹑首,六合冒炎暑。

明日出蓟门,踯躅向榛莽。

纵以三载约,疾若箭离弩。

但恐郁勃气,仍难知者吐。

圣朝雅作人,群贤尽投罟。

微贱不自立,袖手嘅何补?

先生具琨表,卓卓迈班序。

饬廉小簋簠,润业大钟虡。

风声等邮传,吾将听所树。

下峡去滩水,砥流自铜柱。

脉脉在天地,悠悠信安许?

(0)

过罗通守璋寓馆谈次有作三章·其三

士夫鲜真识,每使风气愚。

寻常注酒杓,操之为奇觚。

坦衣广市中,侧目多贩屠。

改装跨疲马,自蹴羊肠迂。

昆虫亦思暖,六合无弃繻。

煜煜怀中光,谁有招凉珠?

听君一席论,豁然开迷途。

骄隼飞过城,抽汝金仆姑。

(0)

过罗通守璋寓馆谈次有作三章·其二

选乐游酒场,一鬨等蝇散。

昏气方无涯,暮人岂知旦?

壶仙局未终,樵者斧柯烂。

好色挥黄金,不赎闭门叹。

撷骚兰芷丛,原非豪杰患。

须知夭桃枝,已过春事半。

方寸机丝同,一一理无乱。

文锦虽灿华,谁将素质换。

(0)

扬州四章·其一

日斜风紧下扬州,曲港回帆劲不收。

并少荒杨遮驿路,尚闻哀角起城楼。

乱鸦如叶纷纷下,远岫疑烟黯黯浮。

漫为南朝挥涕泪,当年金粉此荒邱。

(0)
诗词分类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松树 写风 写草
诗人
苏葵 林弼 郭印 区越 林希逸 韩元吉 李石 葛胜仲 缪公恩 王称 陈宓 王洋 史鉴 童冀 喻良能 何吾驺 孙继皋 章甫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