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士生天竺,分身化日南。
人中出烦恼,山下即伽蓝。
小涧香为刹,危峰石作龛。
候禅青鸽乳,窥讲白猿参。
藤爱云间壁,花怜石下潭。
泉行幽供好,林挂浴衣堪。
弟子哀无识,医王惜未谈。
机疑闻不二,蒙昧即朝三。
欲究因缘理,聊宽放弃惭。
超然虎溪夕,双树下虚岚。
大士生天竺,分身化日南。
人中出烦恼,山下即伽蓝。
小涧香为刹,危峰石作龛。
候禅青鸽乳,窥讲白猿参。
藤爱云间壁,花怜石下潭。
泉行幽供好,林挂浴衣堪。
弟子哀无识,医王惜未谈。
机疑闻不二,蒙昧即朝三。
欲究因缘理,聊宽放弃惭。
超然虎溪夕,双树下虚岚。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祥和的佛教寺庙生活场景,以及僧侣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状。从“大士生天竺,分身化日南”开始,便展现了一种超脱尘世、达观宇宙的高远境界。大士指的是佛教中的高僧,他们修行所到之处,如同神通般地遍布各方。
接着,“人中出烦恼,山下即伽蓝”表明在人间的烦恼与痛苦,在寺庙山下的环境中得到了净化和超脱。人们通过佛法得到解脱,寺庙成为了心灵的避风港。
“小涧香为刹,危峰石作龛”则是对自然景观与宗教建筑完美结合的描绘,小溪变成了供奉佛像的圣地,而险峻的山峰也被雕刻成佛龛。这些细节显示了僧侣们如何与大自然和谐共处,将自然之美转化为精神寄托。
“候禅青鸽乳,窥讲白猿参”写出了寺庙中的宁静氛围,以及动物也参与到僧侣的修行活动中。青鸽在等待着禅定,而白猿则是旁听佛法,这些都渲染出了一种超然物外、与自然共融的情景。
“藤爱云间壁,花怜石下潭”则是对寺庙四周环境的细腻描写。藤蔓缠绕在云雾缥缈的墙上,鲜花在石头下的潺潺溪流中生长,这些都体现了自然与人造建筑的完美结合。
“泉行幽供好,林挂浴衣堪”描绘的是僧侣们日常生活中的场景。泉水在寺庙深处缓缓流动,为僧侣提供清洁之源;树木间悬挂着沐浴后晾干的衣物,这些都是对日常生活中细节的捕捉,展现了僧侣们平和自足的生活方式。
“弟子哀无识,医王惜未谈”表达的是诗人对于尚未悟道的弟子感到可悲,以及希望能与佛法医治世间烦恼的智者进行深入交流的愿望。
“机疑闻不二,蒙昧即朝三”则是对修行中的困惑和迷茫的表达。诗人希望通过听闻佛法来解开心中的疑问,而对于那些尚未觉悟的人,则表现出急切地想要引导他们向善的愿望。
“欲究因缘理,聊宽放弃惭”则是对探索宇宙真理和释放内心烦恼的一种表达。诗人希望通过佛法来理解世间万物的因果关系,并在此过程中得到心灵上的解脱和宽慰。
最后,“超然虎溪夕,双树下虚岚”描绘了僧侣们在黄昏时分,在虎溪旁边,那里有两棵参天大树下的宁静场景。诗人通过这种环境描写,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达到心灵自由的境界。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佛教生活细节的精致刻画,展现了一个充满禅意和生命智慧的世界,是一幅动人的山水佛教生活图卷。
长安城东鬻废箭,故老欷嘘万人看。
金镞敲残鼓铸锋,鸦翎落尽丹黄变。
弃掷风尘未尝试,老杆分明宣德字。
珍惜曾教武库藏,标题尚识良工制。
高皇昔日戎衣著,剑扫妖氛定雄略。
已见蒲稍入大宛,更闻蒟酱开邛笮。
茫茫九服初通贡,竹箭东南待弦控。
包茅常例豫章来,司空檄取官胥送。
贻谋孙子但垂衣,夜夜黄星护紫微。
三殿日高香不散,上林花暖燕群飞。
夕烽并罢平安火,服御深宫无一可。
青磁烧出碧鸡成,熏炉制就黄金裹。
内家擎献龙颜动,流落人间至今重。
金马铜驼倏已非,石砮楛矢成何用?
只今新制逾工巧,故物休言旧时好。
猛将难调神臂弓,仙人且代麻姑爪。
君不见银泉山下草萧萧,狐兔秋原正寂寥。
仰天大笑羽毛落,一箭穿云看射雕。
《宣德箭歌》【清·陆寅】长安城东鬻废箭,故老欷嘘万人看。金镞敲残鼓铸锋,鸦翎落尽丹黄变。弃掷风尘未尝试,老杆分明宣德字。珍惜曾教武库藏,标题尚识良工制。高皇昔日戎衣著,剑扫妖氛定雄略。已见蒲稍入大宛,更闻蒟酱开邛笮。茫茫九服初通贡,竹箭东南待弦控。包茅常例豫章来,司空檄取官胥送。贻谋孙子但垂衣,夜夜黄星护紫微。三殿日高香不散,上林花暖燕群飞。夕烽并罢平安火,服御深宫无一可。青磁烧出碧鸡成,熏炉制就黄金裹。内家擎献龙颜动,流落人间至今重。金马铜驼倏已非,石砮楛矢成何用?只今新制逾工巧,故物休言旧时好。猛将难调神臂弓,仙人且代麻姑爪。君不见银泉山下草萧萧,狐兔秋原正寂寥。仰天大笑羽毛落,一箭穿云看射雕。
https://shici.929r.com/shici/lXm9fkr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