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寒食节,拨撒挥涕馀。
何心事游行,谁使膏我车。
出门悟春远,绿遍万里涂。
阴林杂花稀,巨树新叶敷。
春风慰游客,荡漾回衣裾。
举杯复置杯,岸帻唯平湖。
岂无坐上客,不见朱与徐。
今朝寒食节,拨撒挥涕馀。
何心事游行,谁使膏我车。
出门悟春远,绿遍万里涂。
阴林杂花稀,巨树新叶敷。
春风慰游客,荡漾回衣裾。
举杯复置杯,岸帻唯平湖。
岂无坐上客,不见朱与徐。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寒食节的景象。开篇即以“今朝寒食节,拨撒挥涕馀”设定了氛围,寒食节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习俗,即清明时节不用火煮食物,而诗人在此节气中感慨地拨动心绪,抚摸着过去的记忆。接着“何心事游行,谁使膏我车”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困惑与对外界的疑问,似乎是在寻找出发的心境或是被什么驱策着前行。
“出门悟春远,绿遍万里涂”则描绘了一幅壮丽的春景图,诗人走出家门,对于春天的广阔与深远有了更为深刻的领悟。接着“阴林杂花稀,巨树新叶敷”细腻地描绘了树木与花朵在春天的生长状态,给人以静谧而又生机勃勃的感觉。
在“春风慰游客,荡漾回衣裾”中,诗人感受到了春风的温柔,它不仅拂过行人的衣衫,更是抚慰了他们的心灵。紧接着“举杯复置杯,岸帻唯平湖”则描写了一种闲适自得的情景,似乎是在湖边举杯畅饮,但又不急于一时,反复地品味着生活的美好。
最后,“岂无坐上客,不见朱与徐”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或是对某些事物的记挂。这里的“朱与徐”可能指的是特定的历史人物或者是诗人心中的朋友,但在此处,它们已不再现实中可见,留下的只是诗人深深的怀念。
总体而言,此诗通过对春日景象的细腻描绘和内心世界的深刻挖掘,展现了诗人在寒食节这一特殊时段里的情感流转与哲理思考。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